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8-26 15:01:33
責任編輯:羅思源
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眉山網記者 郭僑 文/圖
梁瑞祥(右)和劉登國一起修改快板唱詞。
立秋過后,消退了些許熱意。8月23日上午9點,在仁壽縣珠嘉鎮筆水社區老年活動中心里,洋溢著陣陣歡歌笑語。
“公元一九四九年,中國迎來艷陽天。偉大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把身翻……”78歲的志氣村村民梁瑞祥正在指導該鎮老協歌舞隊排練快板節目,他一絲不茍地和每個人交流,希望在表演時能呈現出最好的狀態,用自己編寫的快板節目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
堅持不懈 寫快板記錄生活
“我與快板結緣,是1970年修建黑龍灘大壩時。”梁瑞祥回憶道,那時候,自己要負責鑿石頭、抬石頭,還要負責宣傳工作。因為工地上條件艱苦,文藝活動匱乏,表演道具也不好準備,他就選擇了快板作為了主要的文藝活動。
歌頌勞動的偉大,唱響對生活的熱愛。淳樸的年代中,處處都是動人故事,一點一滴都是梁瑞祥創作的素材。“大家都愛聽快板,特別喜歡聽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梁瑞祥為了收集素材,經常趁著休息時間去找工友們聊天,發現閃光點以后就回去細細琢磨,最終形成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快板唱詞。
“大壩高峽出平湖,隧洞穿過望峨山。引來滾滾岷江水,灌溉陵州萬頃田……”這是梁瑞祥每每回憶起修建黑龍灘時都會念出的快板,最初的愛好堅持到如今,已有將近50年了。
1974年成為一名村小教師,教書的途中去師范進修了一段時間;1984年成為一名鄉鎮文化干事,為周邊13個鄉鎮撰寫新聞稿件,創作了許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隨著歲月流逝,梁瑞祥的工作不斷發生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快板創作的執著。
“韻律和平仄是最重要的,‘搭架子’簡單,‘填內容’不易。”梁瑞祥說,為了寫好快板唱詞,他不僅到處買書學習別人的優秀的作品,還經常將自己的作品拿給親朋好友看,讓大家提出修改意見。有時候心心念念著一篇快板里面的幾個字,真是飯也吃不好,覺也睡不著,頗有些“走火入魔”之感。
一生熱愛 弘揚社會正能量
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退休后,梁瑞祥依然對熱愛的文藝事業孜孜不倦。每逢重大節日,他都會為鎮老協歌舞隊創作快板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反映文明新風尚,歌頌祖國。他創作的快板,語言清新接地氣,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深受群眾和歌舞隊隊員喜愛。
緊跟時代潮流,活到老,學到老。70歲的時候,為了更好地創作快板,梁瑞祥開始學習電腦。他不僅買了一臺電腦,配了一臺打印機和一個手寫板,還在電腦鍵盤上用一個個小小的方形貼紙標注出了字母的小寫,以方便自己打字創作。
“農民如今不交糧,國家還給農民補貼。”對梁瑞祥來說,風風雨雨幾十年,生活的樣子,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涵蓋了農業、工業、城市、交通、通訊等方方面面。看到這些,他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高興,唯有用自己的筆墨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前些日子,吃過午飯,梁瑞祥坐在自家院壩的葡萄架下與友人劉登國一起修改最新的一首名為《農村變化說不完》的快板唱詞,字字斟酌,句句細看,反復研讀到雙方都滿意為止。據梁瑞祥介紹,他準備寫夠70首快板唱詞來向祖國70歲生日獻禮,多角度全方面地表達自己對人民、對家鄉、對祖國的深情厚誼,目前已經創作完40余首,接下來還要“加油努力”。
“七十年來大發展,各行各業譜新篇。別的成就暫不談,略把‘三農’表一番。水利工程大興建,改造河流與山川。渠道能排又能灌,不怕水澇與天干……”在瑯瑯的快板聲中,梁瑞祥精神矍鑠,笑意燦爛,滿懷希望期待著祖國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