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0-09 10:51:29
責任編輯:熊莉
全域推進 全面沖刺
鄉村振興成果陸續呈現
01
截至8月底,全縣新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36291戶,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
02
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置模式,生活垃圾有效處理全覆蓋,村民小組保潔員配備率100%;
03
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5960座, 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即將得到有效處理;
04
成功創建省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2個, 建成“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21個。
寶鏡村干部群眾慶祝農民豐收節。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青神縣始終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重要抓手,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字”總要求,聚力特色優勢、補齊短板,以“大擔當”實現“大作為”。
今年以來,“全省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控現場會”“全市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等先后在青召開。國家農業農村部,省、市主要領導先后蒞青調研,并對該縣農業農村發展給予充分肯定。
連日來,記者走進青神縣多地,聚焦青神在全域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全面沖刺鄉村振興目標、全民參與鄉村振興方面的情況。
□本網記者 古良駒 文/圖
糧食產業豐收。
繪好藍圖做好實事 讓村民夢想變成現實
看現場
近日,記者來到青神縣白果鄉虎渡社區7組,一條干凈整潔的柏油路蜿蜒向前。紅、黃、綠、藍四種顏色的標線將道路裝扮得五彩斑斕,這就是村民口中的“彩虹路”。放眼望去,“彩虹路”兩旁,竹林青翠蔥蘢,柑橘掛滿枝頭,各種蔬菜長勢正好。
“過去,這條路是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成為村民發展產業致富的絆腳路。村民的最大心愿,就是修路。”虎渡社區黨委書記馬俊說。
今年年初,縣上了解到虎渡社區群眾要求修路的強烈愿望后,積聚力量,歷時數月,打造了這條長3.9公里、寬5.5米的“彩虹路”。“彩虹路”與原來的椪柑產業環線對接,串聯起高臺鎮、白果鄉下轄的多個行政村。道路修好了,交通便捷了,給周邊鄉村帶來巨大便利,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推動村民增收致富。
群眾騎行在“彩虹路”上。
說實踐
今年以來,青神縣緊緊圍繞“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發展定位,著眼長遠、搶抓機遇、謀篇布局:編制《青神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以及《青神縣鄉村生態環境規劃》《青神縣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等6個專項規劃,形成縣域鄉村振興“1+6”規劃體系;堅持走特色產業示范區、農村電商示范區、農村改革試驗區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之路,探索農村土地改革,推進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優化一鎮(村)一策一方案,建設竹與椪柑特色產業鎮、螢火蟲生態保護鎮、紅色文化鎮、傳統村落保護古鎮等青神樣板,打造全國知名電商縣;堅持“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創建與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城市創建相結合,梯次創建省、市、縣三級先進縣、先進鄉鎮、示范村,構建“四竹繞城、一鎮一園、一村一景”發展格局。
黨旗引領干群聯動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看現場
群眾不參與,鄉村振興沒法干。只有黨員帶頭干,群眾才會自發干。近年來,青神縣羅波鄉寶鏡村兩委號召全村黨員齊上陣,投工投勞改造村里的荒地。不到一個月時間,曾經雜草叢生、淤泥堆積的荒地,成為水清草美,滿眼皆綠的濕地公園。
干部群眾共話鄉村振興。
實實在在的變化,讓群眾紛紛自發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中,形成了“亮一戶聯十戶帶百戶促千戶”的示范效應。村民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自發將桂花、銀杏等草木捐給集體,免費出讓土地20畝,義務投工1300余人次,栽植樹木花草32000株,累計整治河道4000余米,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良好局面。
鄉村振興,一本“記工簿”和一塊“功德碑”解決了群眾的回報難題。“以前經濟困難,就算投工投勞,我還是想掙點錢。現在,我的觀念轉變了,我也是村里的一分子,不能斤斤計較。而且,我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記在‘記工簿’上,以后子孫后代看到了,也有面子。”村民蔡倫在談到義務參與村莊建設時這樣說。
鄉村美麗,有鳳來棲。在優化自身環境后,寶鏡村開展“三引三回”行動,即“引新鄉賢回鄉村、引農二代回家鄉、引創客回鄉下”,成功回引返鄉創業者10余人。同時,積極向外招商引資,立足椪柑、茶葉基礎產業,以種養循環為發展路徑,以引進業主與群眾自主發展相結合的方式,引進勝東農牧有限公司投入3500萬元建設1000畝種養循環一體化基地。“之前,我也考察過寶鏡村,當時情況不那么理想。現在大變樣了,空氣清新,河水清澈,基礎設施也大為改善。我和愛人考慮后,決定在寶鏡村發展。”勝東農牧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勝東說。
從“跑斷了腿、累彎了腰,也堵不上村民埋怨的嘴”到“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從“林田失衡、水源污染”到“田園變公園、河邊變花園”,從“底薄羸弱、內困力乏”到“人才回流、產業興旺”,寶鏡村這一曲鄉村振興“大合唱”,唱出了特色和效果。
鄉村振興路,共筑百家夢。
說實踐
今年以來,青神縣始終堅持政府引導,調動農民主體和市場主體力量,多措并舉,同頻共振,持續在村民自治、凝聚合力上下功夫,為鄉村振興聚人氣,形成鄉村振興“大合唱”。
強化宣傳發動。鄉村振興三大攻堅行動誓師大會電視直播到村到農戶,全覆蓋召開村(社區)書記壩壩會、入戶會、林盤會200余場,編印惠農惠民政策口袋書7萬余冊,引導群眾人人參與、戶戶出力。
搭好議事平臺。將維護村莊環境等納入村規民約,在規劃方案論證、項目施工建設等方面聽取群眾意見,鼓勵群眾投工投勞參與建設管護。比如,羅波鄉引導群眾籌資投勞1100余萬元,用于庭院美化、綠化、亮化。
美麗庭院。
整合部門資源。召開掛聯村組“壩壩會”,盤活集體資產,廣泛搭建“鄰里空間”“婦女之家”等群眾議事微平臺,創新打造基層治理“鄰里百家”綜合文化示范點經驗被省委改革辦上報中辦。
用活評選激勵。實行“門前三包”,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我家”等系列評選,推廣“紅黑榜”“積分超市”等激勵舉措,最大程度發揮村民主觀能動性,帶動2.5萬戶群眾參與改廁,創造全縣無害化改廁僅用4個月的“青神速度”。
鄉村振興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接下來,青神縣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決策部署,緊盯“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創建目標,舉全縣之力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促進農村面貌改善明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