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1-06 08:47:22
責任編輯:趙娜娜
“‘后疫情時代’下的就業路”系列報道① 穩住高校畢業生就業 護航社會發展生力軍
眉山網記者 彭威楠 文/圖
高校畢業生積極參加雙選會。
高校畢業生實習動員會。
踏上職業生涯的周高。
招聘會現場。
【編者按】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穩就業”“保就業”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首要內容,被放在突出位置。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持續向好、就業政策的大力扶持,就業景氣度正逐漸回升。近日,我市出臺《眉山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八條措施》《眉山市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八條措施》等強有力的穩就業政策文件,繼續為市場注入活力、為勞動者提振信心。即日起,本報推出“‘后疫情時代’下的就業路”系列報道,關注大學生、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勞動者創業四類人群的就業情況。
今年874萬應屆高校畢業生的規模增量、增幅均創新高。“歷史新高”疊加經濟下行壓力、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2020屆高校畢業生這一批職場“新秀”遭遇“最難就業季”。
面對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當下高校畢業生有哪些就業難點?哪些行業就業機遇大?政府有哪些政策措施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連日來,記者采訪到的數個高校畢業生就業故事,均折射出我市各項穩就業促就業政策逐步落地見效,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局總體穩定。
有困難
政、校、企聯袂“抗寒”
“提前規劃”“珍惜崗位”,似乎這些詞語每一年都會落在高校畢業生的頭上。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較去年增加40萬,加上疫情的影響,今年就業形勢愈發嚴峻。
“今年確實有點難,我從去年秋招就開始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結果沒想到到手的‘飯碗’被疫情弄丟了。”11月4日,我市某高校2020屆畢業生余敏(化名)說,自己在去年年底通過校招確定了一個成都企業的內勤崗位,但受疫情影響,該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內勤崗位被迫取消。
余敏的經歷是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普遍會遇到的難點。一場疫情沖擊了企業的發展,也打亂了畢業生的求職之路。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在原本的招聘計劃上做了調整,不僅縮小招聘數量,同時也提高了招聘門檻,導致部分高校畢業生不得不放緩原本的就業計劃。
“今年的就業崗位較往年減少了很多,許多企業都減少或者直接取消了實習生招聘計劃。”眉山某高校2020屆畢業生楊丹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原本有序進行的就業計劃沖得七零八落。“好在今年4月,我經過學校的推薦,得到了在一家企業實習的機會,通過實習提升技能、展現個人能力,最終獲得了企業領導的認可,今年8月順利轉正,我很開心。”
和楊丹一樣通過學校推薦走上實習就業路的畢業生不在少數。據四川工商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郭斌介紹,“為幫助2020屆畢業生順利就業,學校充分挖掘就業資源、搭建就業平臺,為畢業生累計提供上萬個就業崗位,共推薦3000余名畢業生到校企合作單位實習就業。”
此外,歷屆高校畢業生對社會認知不完善,也給就業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據業內人士介紹,今年以來,企業用人需求“縮水”,加之供求信息不對稱,“有人沒事做”“有事沒人做”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同專業的就業率不均衡,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而畢業生就業期望過高、‘眼高手低’‘慢就業’等現象又構成了一道主觀性的就業壁壘。”
為此,全市各大高校積極開展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端正求職態度應對‘就業寒冬’,是學校今年以來線上線下20場就業指導大會離不開的一個主題。”郭斌說,“畢業生一定要牢固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意識,這是成功就業的關鍵。把握各種就業機會,是職業生涯邁向成功的關鍵第一步。”
與此同時,政、校、企多方聯袂,千方百計搭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橋”。各類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校園招聘會、雙選會在全市各地、各高校陸續開展,共100余場。
有機會
中小微、高新數字企業“發力”
連日來,我市一家集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招聘平臺發布了20多個崗位需求,目前已收到100多份簡歷,并與20多名應屆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
“盡管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沖擊較大,但從招聘情況看,今年中小微企業仍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7月17日我市舉辦的“東坡故里 匯聚英才”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大部分入駐招聘企業是中小微企業,共推出招聘崗位1200個,共吸引1325人次參與。此外,我市中小微企業貫穿全市近275場線上線下招聘會,入駐招聘企業超1800個,提供崗位9.1萬余個。“無論是從企業數量,還是從招聘人數看,中小微企業都占據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半壁江山。”
中小微企業旺盛的用人需求,離不開我市政策層面的保障。“減稅費、增信貸、降成本,政策精準織密保障網……我市出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援助政策使得中小微企業迅速恢復了元氣,也讓人才市場穩步回暖。”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市出臺的《眉山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八條措施》明確鼓勵中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招用高校畢業生,與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日歷年內吸納5人及以上的中小微企業,可按2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此外,隨著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國家重點投入的發展領域,也擴大了相關行業的就業規模,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的增長點。
今年畢業于通信工程專業的周高,并沒有感受到今年的“就業寒冬”。“我在2015年高考完填報志愿時選的通信工程專業,沒想到就業前途很不錯。”周高說,早在去年11月,自己便通過中國移動四川分公司的面試和體檢,今年6月畢業后就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移動、電信、聯通等通訊公司都在布局5G網絡市場,需要大量通信工程等專業的高校畢業生,當時和自己一起去應聘的4名同學都成功應聘到心儀的公司。”
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和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中了解到,與“新基建”相關的互聯網/電子商務、通信/電信/網絡設備、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等行業都表現出較好的就業景氣。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為基礎的技術創新不斷加快,一大批新興行業涌出,這些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細分出了很多新職業,而且這些行業領域人才需求旺盛。”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新職業未來潛力大,將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補充,學生們可抓住這波就業機遇。”
有扶持
千方百計為就業“搭橋”
應屆高校畢業生朝氣蓬勃的創新活力、敢為人先的實踐動能,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我市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通過政策引導、創造崗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幫扶大學生就業創業。
今年畢業于四川輕化工大學的張雨,在8月,通過“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順利完成了從“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者”角色的轉變,現在是一名青神縣白果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公務員和事業編制考試的競爭相當激烈,得虧今年政府擴大了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人數,讓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張雨說,“政府還給予高校畢業生在基層服務期間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這讓我堅定了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決心。”
同樣是在青神縣服務基層的2017屆高校畢業生尹鵬,是我市今年完成服務年限,享受“轉正”政策支持的西部志愿者之一。“2017年,我以畢業生的身份通過‘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到青神縣團委工作,今年8月通過轉編考核完成了‘身份轉變’,現在是青神縣羅波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
基層歷來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我市高度重視大學生服務基層的就業和保障工作。據《眉山市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八條措施》,2020年全市提供“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職位共110個、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職位共800個,面向高校畢業生公開招錄。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畢業生在基層服務期間按規定享受生活補貼,期滿考核合格的,可按規定直接考核聘用到服務所在地鄉鎮事業單位。
此外,2020年,我市還將提供公務員選調生職位,面向應屆畢業生公開招錄;縣(區)級及以下基層事業單位提供近千個職位,面向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
同時,為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我市將對本地創業、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申請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免除反擔保,最高貸款額度為20萬元,并邀請創業專家提供創業指導、項目問診和技術咨詢,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
“人社部門將繼續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首要位置,當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牽線人,加強與高校、教育部門的溝通合作,精準研判,共商對策,多措并舉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