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8-24 12:43:09
責任編輯:熊莉
改造后的80號小區干凈整潔。
隨著城市建設突飛猛進,曾經“九街十八巷”的眉山,目前眉山中心城區面積超過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42萬人。在一棟棟嶄新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同時,一些小區在慢慢地“老”去——基礎設施老化、管理失序、公共場所雜亂……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衰老”的小區何去何從?本報《深度·聚焦》,分上下篇關注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推進城市更新和開發建設方式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從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省上特別制定《四川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到市、縣(區)因地制宜制定各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一場從中央到地方,層層推動落實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全面啟動,我市447個城鎮老舊小區被納入2020年改造計劃。
城鎮老舊小區怎么改?改什么?本期《深度·聚焦》,走進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走進正在改造的小區,從政策解讀到改造現場,帶你了解市民最關切的問題。
□本網記者 杜艷 文/圖
管網改造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
【為什么改?】
從解決“有所居”到追求“更宜居”
8月10日以來,我市遭遇多輪強降雨,位于眉山中心城區的肉聯廠小區、吉祥小區、文苑小區等多個老舊小區積水嚴重,街道、社區、消防幾百人搶險救援,轉移上百人?!懊看我幌卤┯?,小區就被淹,我們睡覺都不安穩!”在肉聯廠小區居住了17年的向婆婆說,多年來,小區的內澇問題已成“頑疾”,令居民十分頭痛。
肉聯廠小區建于20世紀90年代,位于一環東路旁,是我市典型的老舊小區之一。整個小區地勢低洼,與一環東路落差達3米,一遇上強降雨天氣極易內澇。長期反復內澇導致小區內混凝土硬化場地破損嚴重,紅磚圍墻年久失修成“危墻”。
一街之隔,另一老舊小區——文苑小區也在這次暴雨中被淹。8月14日,記者在該小區采訪,建筑物下方還能看到被水淹過的痕跡,多處瓷磚脫落,小區一樓住戶房間里仍有積水。除此之外,小區上空各種管線密布,橫七豎八拉成“蜘蛛網”,不僅影響環境美觀,而且存在安全隱患。
老舊小區常見的空中管線“蜘蛛網”。
在眉山中心城區,像肉聯廠小區、文苑小區這樣的老舊小區還有很多。數據顯示,東坡區2000年以前建成的符合改造條件的老舊小區共821個,涉及樓棟1787棟、居民34235戶,面積約454萬平方米。這些小區大部分是單位改制之前,由政府、單位出資建設的居民區,還有一小部分是1998年商品房改革之后最早建設的一批商品房,大多設計規劃不合理、設施老化,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是老舊小區常見的‘四老一差’困局?!笔凶〗ň窒嚓P負責人表示,老舊小區普遍存在水、電、氣、環衛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雨污未分流,無綠化,路面不平,無夜間照明,未劃分停車位等問題,居住環境迫切需要得到改造提升。今年,全市447個小區、20770戶居民被納入2020年中央補助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項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業內人士認為,這次從中央到省、市安排部署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我國房地產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更新”的一個轉變信號?!皬慕鉀Q‘有所居’到追求‘更宜居’,這是主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笔凶〗ň窒嚓P負責人表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優化環境,解決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老舊小區內澇點存在安全隱患。
【改些什么?】
既要“面子”光鮮 更要“里子”實用
老舊小區改造,不是簡單的刷墻栽花、外表裝飾,關鍵要“內外兼修”,從根本上解決老化問題。根據《眉山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方案》,改造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實施小區管網改造。此外,還有整治美化墻面、路面,疏通消防通道,提升綠化、亮化、停車場建設,增加文化、體育配套設施等。
8月14日,走進眉山中心城區黃州東路附近的銀杏花園小區,回填土方、硬化地面、安裝管線……十幾個工人施工正忙。
“地面上的改造相對容易,施工難度最大、最費工夫的是地下管網改造,也就是小區的‘里子’問題。”東坡區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銀杏花園小區是東坡區首批試點改造的老舊小區之一,也是目前進展最快的一個小區。即便如此,前期的地下管網改造也耗費了近兩個月時間。
期待改造的文苑小區。
銀杏花園小區修建于1998年,是眉山較早的商品房小區,目前有58戶居民。改造前,小區雨污管網堵塞嚴重,車位數量為零,公共環境較差,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原本以為只是下水道的問題,結果刨開地面一看,隱性的問題太多了,包括雨污未分流,以前磚砌的化糞池到處滲漏等。”東坡區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遇到這種情況,打補丁不行了,必須重新來過,最終把整個化糞池都換了新的。
“這次應該徹底解決問題了?!?0歲的王金貴是銀杏花園小區的業主,每天都到改造現場看看進度。他最期待的是活動室改造完后,能和幾個老伙計一起在里面打橋牌。
記者現場看到,該小區的排水、排污管網已全部重新排布,居民樓前后都有蓋著高分子雨箅子的地面排水溝。在8月10日以來的多輪強降雨過程中,新的排水系統經受住了考驗。不僅如此,改造后的銀杏花園小區還有很多“從無到有”的亮點:以前小區停車位數量為零,改造后停車位數量達40個;以前小區沒有活動室,現在,一個49平方米的閑置空間將被改造成黨群活動中心;小區內增設了消防回車道、景觀配套設施,并增加了高桿燈、景觀燈等13處室外照明設施等。
肉聯廠小區增設的黨群活動室正在建設中。
“除基礎設施類改造外,我們還根據小區具體情況,挖掘小區文化內涵,打造文化墻,讓居民有歸屬感。比如鐵路家屬區會以鐵路文化為主;蠶絲廠小區進行改造規劃時,很多地方就考慮到蠶桑文化元素?!睎|坡區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老舊小區改造要真正做到“外美內實”,才能切實增強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記者了解到,為適應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這次老舊小區改造中還有很多前瞻性設計,比如在車位設計時,預留電動汽車充電樁位置;在智慧小區安防建設上,有人臉識別、車輛識別功能等。
老舊小區基本功能改造由政府買單。
【資金哪里來?】
政府有補助 業主也要“掏腰包”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面廣,資金投入大,錢從哪里來?居民、政府、社會力量合理共擔。
8月10日,記者來到彭山區城東社區的80號小區。小區內,黑化后的路面干凈整潔,停車位規范有序,新設置的休息亭和座椅被綠植圍繞,真正實現了“路平、水暢、燈明、增綠”的效果。而以前,這里雜草叢生,違章搭建較多,是典型的“臟亂差”老小區。
作為彭山區首批改造的老舊小區之一,80號小區已成為全市老舊小區改造的樣板典范。它的改造經驗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借鑒。
“我們最開始的想法,是準備花10多萬元,把路面硬化好就行了。結果趕上老舊小區改造政策,改造提升就非常深入了。”城東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改造過程中,80號小區的地下管網改造、路面硬化等大頭部分是政府解決的,而小區墻面和防護欄安裝提升等問題,由業主自身承擔費用。
“小區改造費用的10%由居民承擔,也就是說,100多戶居民需要自籌六萬多元。這筆費用根據每家每戶的面積平攤下來,一戶在400-600元左右?!迸砩絽^相關負責人說,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該區按照中央、省、市各級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精神,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業主共建共享模式?!耙环矫?,居民自己掏腰包,是讓他們充分參與到老舊小區改造中來;另一方面,居民自己交了費用,會更加珍惜老舊小區改造的成果。”
銀杏花園小區,工人正在修建新設的宣傳欄。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給予資金補助,同時積極推動居民出資、社會力量參與、信貸金融服務支持。
“經縣(區)申報省廳審定,眉山全市納入2020年中央補助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項目為447個,預計投資額76158.36萬元。”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老舊小區改造要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政府給予的資金補助,重點支持基礎類改造,其他提升類改造,在政府補助之外,鼓勵居民、社會資本合理共擔,共建共享。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區縣在老舊小區改造中通行的辦法是:小區單元樓外公共區域的路面、雨污管網、消防、監控、環保、綠化以及滿足居民基本需要和公共安全需求等基本功能改造,由政府買單;水、電、氣等“一戶一表”改造以及滿足居民改善型生活需要,豐富小區配套服務的內容,居民按照權屬占有比例確定出資比例,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或政策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