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6-03 11:31:31
責任編輯:任楓楓
——眉山天府新區發展紀實
□眉山網記者 殷勇 文/圖
開放引領,眉山天府新區發展全面提速。
6月初,還處在施工階段的眉山天府新區(以下簡稱“新區”)聯想創新科技園項目已引進企業33家,其中四川匯豐億景、四川疊云科技、四川拉卡拉匯積天下、四川疊云聯動4家公司已入駐園區辦公。預計8月,聯想云電腦將建成投產。
不僅是聯想創新科技園項目,在新區一邊施工一邊招商的項目比比皆是,支撐這一獨特經濟現象的是新區的國際聲譽和區域實力。
近年來,新區上下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府新區重要指示,搶抓“國家級新區”機遇,以開放發展為引領,奮力實現新區高質量發展和“三年樹形象”目標。成都向南、眉山之北,“天府公園城、眉山創新谷、開放新高地”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天府大道、環天府新區快速通道、岷東大道密織交通路網,城市面積不斷擴大;高樓鱗次櫛比,各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產業高地強勢崛起;坐擁山水的同時,在“破”與“立”之間,城區面貌一次次蝶變。
正在崛起的眉山天府新區。
機遇疊加的
發展高地
新區之“大”,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體格”變大了。“一核兩翼多點”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邊際線不斷拓展延伸。
外來投資客張忠全感慨道:“以前我以為到了視高就到了新區,后來去了青龍、錦江,才知新區原來這樣大,而且每個片區發展各有特色,錦江文化旅游、高端農業發展蒸蒸日上,青龍國際化、高精尖企業星云密布。”
脈絡通,則百業興。過去僅有的幾條通道束縛著新區發展。近年來,新區以基礎設施為“突破口”,積極融入成都交通通勤圈,規劃建設“兩橫五縱”7條鐵路、“兩橫四縱”6條高速、“兩橫八縱”10條干道。此外,加快軌道交通建設,規劃S5、S5至S2連接線(天府機場支線)、S13市域鐵路,對接天府大道、劍南大道、天府國際機場等重要節點。縱橫交錯的大路網宛如血脈,嵌入新區肌理,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新區之“大”,還在于平臺之大,發展格局之大。
如果說“體格”的長大,給新區發展預留了充分的腹地和空間,那么平臺的升級,更是為新區崛起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隨著國家級新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眉山協同改革先行區、成德眉資同城化、成都東部新區、眉山“頭號工程”等機遇交匯疊加、集中發力,新區發展迎來“天時”,打造全市開放發展高地其勢已成。
“發展新區,就是發展眉山。要突出開放引領,提高開放水平,以新區發展引領全市發展。”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一個善于審時度勢的區域,發展腳步總是與時代同頻共振。
建成全省門類最齊全的市民服務中心、成功復制全國自貿區16條成熟做法、政務服務躋身全省一流水平、發放2000萬眉山首筆國際商業轉貸款……自新區成立以來,眉山舉全市之力建設新區,選拔優秀干部人才支持、參與、投身新區建設,在征地拆遷、城市管理、社會事務等方面全力以赴、主動服務,既為推動新區發展創造了條件,也極大拓展了全市產業發展的空間。眉山天府新區全面建設和縱深發展的利好,將直接轉化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中法農業科技園核心區美景。
生機盎然的
產業新城
6月1日,位于天府大道中軸線上的聯想創新科技園聯想系企業總部基地一期1號樓正在加緊施工。“這座大樓總共有148米高,像這樣的高樓在新區已越來越多。”該項目負責人陳丹丹介紹道。
拔地而起的大樓,見證著新區經濟的勃發,刷新著新區的“身高”。而新區的長“高”,更多體現在構筑產業高地上。
作為2018年眉山引進的重大項目,聯想創新科技園項目落戶新區之初,就被各方寄予厚望:項目計劃總投資80億元,將主要建設“兩中心、兩基地、一示范社區”,即企業級創新中心、創新創業孵化中心、聯想云電腦制造基地、聯想系企業總部基地及智慧示范社區。該項目的入駐,無疑將為新區快速引入聯想系及其上下游關聯企業,為建設千億規模高科技產業集群“高地”打下堅實基礎。
新區之“高”,更在于引進工業項目的高精尖。近日,位于新區的四川阿格瑞OLED新材料項目已進入試生產程序。該項目是國內規模最大的OLED材料生產基地,具備年產30噸OLED高純材料和200噸其他功能材料生產能力,年產值可達40億元。
“項目生產的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全面屏、電視屏、曲面屏市場,可為國內OLED面板企業提供25%以上的材料需求。”該項目負責人文浩介紹,項目應國內OLED面板行業對OLED新材料的緊迫需求而誕生,從事OLED新材料研發、生產和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數據顯示,新區目前推進的省市重點項目共計17個,涉及總投資4655億元;推進的重點招商項目7個,總投資498億元,包括5個研發生產類項目、1個研究機構、1個金融機構。截至目前,新區已成功引進10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協議總投資5000多億元,入駐聯合利華等世界500強企業18家,刷新了眉山有史以來國際合作最多、產業技術最新、單個投資最大等多項紀錄。
中日國際康養城建設如火如荼。
宜居宜業的
公園城市
時下,行走在新區視高街道柴桑河沿岸,怡人景致映入眼簾:林立高樓倒映在碧水盈盈的河面,兩岸公園內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沿湖馬路干凈整潔,天藍、地綠、水清的景象正成為新區的“標配”。
柴桑河是新區變靚的一個縮影。曾經的柴桑河是一條泛著黑水的小河溝。近年來,新區創新治理模式,一方面大力開展河道清淤與河道拓寬,將原有的30米平均拓寬至100余米,最寬節點形成約300米湖面;另一方面重新布局河岸生態景觀,適度增加高大喬木和草坪,打造了一方綠地公園,由此形成了柴桑河濕地公園。
柴桑河濕地公園的建設,見證了新區污水治理,點綠成金,向詩意棲居、公園城市“蝶變”的進程。為讓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新區正著力打造南天府中央商務區,加快柴桑河濕地公園二期等城市公園建設,同時啟動實施天府灣、黃龍溪谷等4個郊野公園和川港合作示范園(一期)等20余個鄰里公園建設,構建城市公園、郊野公園、鄰里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大力推進以天府大道——環天府新區快速通道——柴桑河——南天府公園為核心的示范區域綠道建設;實施“雙創”攻堅行動,助力全市拿下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兩個“金字招牌”。
在河流治理方面,新區建立健全河長制三級工作體系和考核體系,確保巡河治河常態化、長效化;全面推進泉龍河水質污染整治,徹底消除劣Ⅴ類,逐步向Ⅳ類水質靠攏;加快建成視高第二污水處理廠并投用,出水水質已達岷江、沱江排放標準。不久前,新區還全面建成鎮(街道)污水處理廠(站)7座,鋪設管網31.2公里,納污范圍覆蓋轄區各鎮(街道)集鎮建成區,污水處理實現全域覆蓋。
在新區,提升功能品質,舊城改造更新,鄉村美麗蝶變,生態保護與城市建設相得益彰,讓社區美了,道路暢了,城更靚了。
“一個區域要發展經濟,既離不開交通、空間、平臺等‘硬條件’,也離不開宜居指數、幸福指數、安全指數等‘軟指標’。”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娓娓道來新區的發展觀。優質的生活環境讓人氣加速集聚,一流的創業條件讓客商分外青睞,務實的干事氛圍讓市民倍加信賴。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新區繪就。
新區重點企業中建科工生產車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