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2月5日電 題:戰紅區!——發生在武漢抗疫隔離病房內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紅區”,抗疫醫院中重癥隔離病房的別稱。這個字眼,沉甸甸地壓在人們心頭。
紅區,是人類與疫魔激烈交鋒的戰區,是生與死角斗的火線,記錄著悲愴,孕育著希望。

2月5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彭志勇(左)走進隔離病房準備救治患者,一名醫生在他的隔離服上寫下名字(手機拍攝)。新華社發(鐘南軒 攝)
戰紅區,刻不容緩。醫護人員在這里,是勇士,是戰士!他們,以卓絕的勇氣,科學的實踐,與死神展開一場生死競速。
抗擊疫情,武漢,是全國、全世界的焦點。紅區,是焦點中的焦點。那里,都發生過哪些驚魂動魄又直指人心的故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護理部主任汪暉指導醫護人員(1月10日攝)。新華社發
【人物】汪暉,56歲,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護理部主任。
【直擊】為提高診療效率、盡快收治更多病人,她第一時間組織、培訓醫院7批1000多名專業重癥護士,投身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第一線。她常到發熱病房為重病人護理做床邊指導,主動在重癥病人身上,示范咽拭子的采集,創新設計了發熱門診咽拭子采集平臺,確保護士零感染。沉著冷靜的她,用心關懷身邊每一位同事,是醫院護理團隊的主心骨和精神支柱。
【自述】疫情發生在武漢,我們同濟要沖鋒在前,護理更要沖鋒在前。
如何及時識別潛在的病毒攜帶者?如何在采集病人咽拭子時盡可能隔離病毒?如何安排病人的入院流程,避免交叉感染?這些棘手的問題都頗具挑戰,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如果我不示范,那些年輕的小護士們怎么敢上?我上了,他們才敢。多隔離一層,就能多一分安全,這是我能為他們想的。我不能垮,內心不能有半點猶豫,我必須鎮定,體現出專業性。如果我垮了,他們就會更慌。
每一次我們預感可能有病人要離去,我都是提前半天跟當班的護士梳理消毒流程,排解壓力,他們太不容易了,我打心底心疼這些孩子。我們專門設定監督崗位,安排專人每天盯在發熱門診,像監工一樣不斷提醒,通過科學管理,將感染扼殺在每一個護理環節。

武漢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省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醫療專家組成員陸小霞在工作中(資料照片)。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