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12 15:20:03
責任編輯:任楓楓
周永超(左)在快遞愛心包裹。
16歲開始外出打工,洪雅妹子周永超吃苦耐勞,不斷提升自己。經歷12年奮斗,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妹,成長為一個年薪30萬元的企業高管。然而,回家探親時,面對陌生的媽媽,女兒喊出了一聲:阿姨。就是這一聲“阿姨”,讓周永超痛下決心:為了孩子,辭去高薪工作,返鄉創業。
6月1日,在洪雅縣城,周永超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16歲外出打工 再苦再累不言棄
1981年12月,周永超出生在洪雅縣三寶鎮保坪村,初中畢業后,16歲的她便決定不再上學。周永超說:“那個時候,家里很貧寒,我從小看著媽媽辛苦,就想外出打工掙錢,幫襯家里,減輕負擔。”
周永超永遠不會忘記媽媽四處籌集為她借來的140元路費錢:“不要小看這140元錢,那個時代相當于我們全家半年的收入啊!”
外出打工前,周永超沒出過遠門,離家幾十里的洪雅縣城都很少去過。“坐了幾天的火車,到了江蘇蘇州的時候,我身上只剩下了12元錢。在堂姐和老鄉們的幫助下,我進入一家玩具廠,是堂姐借錢給我買了一個月的飯卡。”周永超說。
俗話說,沒傘的孩子要努力奔跑。周永超就是這樣一個倔強的性格:“我天生個子不高,在這家廠里,我年齡最小,當時很多人都以為我是誰家的孩子,在廠里玩耍的。”
打工生涯是艱辛的,從來沒有使用過針線的周永超做的是手工縫制玩具的工種:“不但要不停的穿針引線,還要用手把縫制的線用力扯緊,幾天下來,手就腫脹起來,痛得鉆心。”
看著身邊很多人堅持不下去,辭職走人,周永超想起了媽媽為自己借來的140元路費,便咬緊牙關,堅持著……
“第一個月,我領到了320元的工資,我拿著這些錢,感覺沉甸甸的,竟然一下了哭了出來,這我相當于我們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啊!”
周永超對記者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時廠里的領導說的一句話:人的能力就是彈簧,使勁拉就會變長;你不拉,它就不動,時間長了還會生銹。這句話我至今還在受用……”
不怕苦不怕累的周永超,每天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因為她堅信,只要用心、努力,就會有收獲。
兩個月后,周永超從臨時車間調到正式車間,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但每個月可以拿到500元錢的工資。
一年半后,周永超成為部門組長,管理200多名員工,并全權負責生產、質量、運作等。
八年后,周永超在朋友的介紹下,離開蘇州前往安徽,成為一名年薪30萬元的企業高管。在這段時間里,周永超遇見了心上人,結婚一年后,便生下一個可人的女兒。為了工作,她狠心把女兒送回老家讓媽媽幫忙帶著。
32歲返鄉創業 守著孩子陪母親
2013年,周永超懷了二胎,回老家休息。“沒有想到,我的大女兒看見了我,馬上躲在她外婆的身后,膽怯地對著我說,‘阿姨,您好,你來我家做什么呢’?”
就是女兒這一句話,讓周永超淚崩了,猛然感到對孩子的內疚和虧欠。“在她最需要父母的時間,沒有陪在孩子的身邊,在她最需要父愛母愛的時候,錯失了孩子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這就最大的遺憾!”
周永超毅然決定,辭去高薪工作,返鄉創業。“我堅決不能再讓我第二個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哪怕沒有更大的成就,但是能守著父母,陪著孩子,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與成功!”后來,幾家企業老板聽說這件事,還千里迢迢登門造訪,提出高薪聘請周永超去幫忙管理企業,她拒絕了。
打工何必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
周永超回到家鄉不久后生下小女兒。這時,她一邊照顧孩子,一邊開始思考創業方向。周永超說:“再多積蓄,也會坐吃山空。我曾經想在農貿市場賣菜,在山上搞養殖,只要在自己的家里,靠著自己的雙手去創造,都是光榮而幸福的。”
在小女兒7個月時,她拿出所有積蓄,在洪雅縣城開了第一家服裝店,“那個時候,自己背著孩子去成都進貨,真的很不容易。加上剛開始,不懂經營,沒有經驗,開始幾個月全是虧損,但是每當想放棄的時候,看看身邊日漸老去的媽媽,看看懷抱里嗷嗷待哺的孩子,自己沒有一點放棄的理由和資格,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周永超說。
半年后,周永超的用心經營得到人們的認可:不管做任何生意,跟任何人打交道,首先要誠信做人。一年后,周永超的第二家店鋪開張;五年后,周永超已經擁有7家服裝、皮包等店鋪,并擁有近20名員工。
心中有大愛 情系留守兒童
5月9日,周永超把一個大大的愛心包裹,快遞到了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山區,“不多,也就是3000多元錢的衣服和鞋子。”說起自己做善事,周永超還有點不好意思。近年來,返鄉創業的周永超還時刻關注其他留守兒童。
“現在我們身邊仍然有很多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溫暖。我認為,外出掙錢不是理由,只要用心和努力,哪里都可以養家和發展,最關鍵是我們要明白,哪些東西最珍貴,哪些東西是人生不能失去的……”周永超感嘆道。
在創業小有所成后,周永超和全國各地的公益愛心組織廣泛聯系,不斷地為邊遠山區的貧困孩子、留守兒童捐助衣物,書包,學習用品……而且最為讓人感動的是,周永超每次去看望留守兒童,都會給自己和朋友定下一個規矩:不準拍攝一張照片用于宣傳。
如今,心懷大愛的周永超成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愛心人士。
編后
在“年薪30萬”和“親情陪伴”上,周永超選擇了后者,因為她深知什么東西最珍貴,失去不能重來。
放棄高薪工作,需要勇氣,從頭再創業,需要魄力,周永超的故事驗證了兩句俗話——“性格決定命運”,“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周永超的成功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不管做任何事,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就會有收獲;不管跟任何人打交道,誠信為重,厚德載物。
張勝開 眉山網記者 姚永亮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