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4-17 10:03:49
責任編輯:趙娜娜
政策筑新路 大雁識歸途
——青神縣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搭“鵲橋”
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助推青神縣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
蔣鵬達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文/圖
“這些年在外打拼,一直很想回家,一怕沒好工作,二怕錢不夠。現在有好政策,農民有盼頭,今年回來就不走了,準備留在家里搞種植……”在青神縣瑞峰鎮青杠坪村目前召開的返鄉農民工座談會上,許衛發自內心的言語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之所以選擇留下來,許衛有著自己的考量:一是回鄉可以陪親人;二是家鄉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三是好的政策有吸引力。
據悉,為了吸引和許衛一樣的農民工歸巢創業,近年來,青神縣以“回來吧,在家門口就業,與孩子一起成長”為主題,堅持政策引領,巧搭就業創業平臺。截至目前,該縣農村居民自主創業7000余人,2015年至今,吸引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2000余人。
搭政策“橋”
吸引農民工回鄉創業
“在外面打拼的十幾年,從來沒有感受過這種生活在家鄉、事業在家鄉的溫暖。”2018年1月才回鄉創辦萬眾竹木制造有限公司的返鄉農民工萬志超感慨道。雖然市場競爭激烈,目前公司發展面臨重重困難,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這不,最近他正張羅著擴大公司生產規模的事,“以前的廠房面積是2500平方米,現在又新租了近1800平方米的廠房。”
據了解,立足本地實際和特色,青神縣研究出臺了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推進機械、竹編、椪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促進返鄉下鄉創業等一系列“真金白銀”的特色政策,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同時主動落實稅收、土地流轉、融資等返鄉創業優惠政策,調動創業熱情。
此外,在資金保障上,政府每年給予2000萬元的工作經費,加強產業扶持、城鄉統籌、人才激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搭關愛“橋”
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終于找到組織了,在外闖蕩真不易,作為黨員難以正常參加組織生活,就仿佛離群的大雁失去了方向,沒有歸屬感,今天終于可以正常參加組織生活”。3月2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成立青神縣駐云南農民工流動黨支部授牌儀式上,青神縣農民工黨員魯學麗發出肺腑之言。
據悉,隨著農民工群體不斷擴大,像魯學麗這樣外出務工黨員不斷增多。為此,青神深化“黨建+保障”工作,對全縣6.5萬農民工臺賬進行梳理分析,建立起優秀農民工、農民工黨員、返鄉創業農民工3本臺賬,并成立青神駐北京、云南、西藏農民工流動黨支部和就業創業工作服務站。每年慰問縣外農民工5000余人,召開農民工座談會50余場,宣傳優秀青神籍農民工,關心關愛農民工,積極鼓勵農民工回鄉發展。
此外,還通過開展青神創業明星評選等活動,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在全縣上下形成改革創新、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其中,該縣農民返鄉創業代表黃平、商建國、吳勇智等先后被評為全縣“十佳創業明星”、全市“創業明星”。
搭品牌“橋”
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
農民工返鄉后,如何才能留住他們?近年來,針對農民工返鄉需求增大的實際,青神縣提出“回家創業、就地生財”的勞務新思路,積極搭建“三大平臺”,發展特色品牌產業。
堅持品牌引領回流。創新開展“回來吧,在家門口創業就業,與孩子一起成長“六個一”主題活動,鼓勵外出農民工回鄉就業創業;連續5來,通過就業推介、專場招聘等,為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8000余個,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
堅持特色品牌培訓。每年組織開展竹編、機械產業工人“雙千”培訓。截至目前,共培訓農民工學員12000余人,幫助8000人就業創業,開展“互聯網+”、SYB創業培訓專題培訓,培訓農民工電商3000多人。
堅持搭建創業平臺。出臺椪柑、竹編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積極提供小額擔保、婦女創業貼息貸款,成立農民工創業指導專家團體定向指導,鼓勵和助力農民工創業。
搭安居“橋”
解決農民工返鄉之憂
安居才能樂業,打造什么樣的環境才讓農民工安居?青神縣在就住、就學、就醫“三就”問題上做足文章,以解決農民工返鄉之憂。
保障農民工進城“就住”。縣政府每年建設公租房的五分之一分配給進城務工、經商一年以上的農民工,目前達300余套。
保障農民工子女“就學”。把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子女納入城區教育發展規劃,開辦寄宿制教育學校5個,增設城區學位近2000個,“鄉村少年宮”11所,保障其平等接受教育。
保障農民工平等“就醫”。在縣級醫院開通農民工就診“綠色通道”,落實經驗豐富的專家輪流坐診;建成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服務點57個,為農民工及其家屬免費體檢并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在城區農民工聚居地建立疾病監測中心,通過節假日“巡診”“義診”為農民工提供衛生保健、疾病預防等服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