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9-02 11:02:12
責任編輯:何海娟
4月2日,丹棱縣城區至順龍幸福古村段8.6公里高等級鋪裝公路正式貫通。作為國家鄉村公園建設PPP項目重要子項目和丹棱“三環六射”縣域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路段今年1月30日在全市21個重點交通在建項目中率先復工后,經過市縣兩級合力快速推進,如期貫通竣工,將為助力丹棱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發展,打造中國美麗鄉村典范奠定堅實交通基礎。
賞一路美麗鄉村,享一路幸福美好。近年來,丹棱縣緊緊圍繞“敞開北大門、融入大成都、擁抱大峨眉、建設大交通”的思路,建設內通外暢的綜合交通主骨架,堅持建設、管理、養護、運營并重,發力“四好農村路”建設,不僅讓全縣一條條鄉村道路逐漸變寬、變暢、變美,帶動幸福古村等一批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鄉村脫穎而出、聲名遠播,更是探索“路產融合”“路旅融合”“交通+扶貧”“交通+物流”等農村公路發展模式,讓全縣群眾看到了希望、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步履更加堅實強勁。
“建設力度大、管養效果佳、運營反響好,既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保障,也為全縣柑橘、茶葉等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持續發展后勁。”丹棱縣委書記宋驥認為。
突出規劃引領,創新資源整合,農村路網改善提升筑就全域高質量發展康莊大道
6月10日,奔康大道廖店村至張中路段建設現場,來自貴州建工的施工人員和機具正在繁忙作業。這是丹棱縣奔康大道的“最后五公里”,已于6月全面竣工通車。
全長23.6公里,總投資1.58億元的奔康大道,起于張場鎮老峨山旅游快速通道止點,途經黃金峽谷,止于仁洪路,串聯起全市4個省定貧困村(萬年村、三合村、岐山村、廖店村)和5個市級貧困村(大木河村、金花村、玉柱村、金峽村、峨山村)。老峨山,彎彎山路從此變為坦途。“可以說既是一條扶貧路,也是一條奔康道。”張場鎮黨委書記梁永霞認為。
串聯4個省定貧困村和5個市級貧困村的奔康大道。
“四好農村路”如何助推丹棱鄉村振興和中國美麗鄉村典范建設?丹棱縣委、縣政府突出規劃引領,出臺《推進“四好農村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的意見》《鄉村振興標美路建設規劃》,從2018年開始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納入縣委、縣政府績效目標考核,規劃實施一批關系丹棱發展、解決民生福祉的重點公路建設項目。
縣域小縣,如何破解交通建設資金瓶頸?丹棱縣探索建立財政涉農資金源頭統籌使用,搭建多層次融資平臺,采用“BOT”“PPP”模式社會融資21.7億元,連續三年向省市爭取項目資金3.5億元,有效破解資金來源難題。2019年,啟動建設S401線丹蒲快速路丹棱段、S104線丹棱段等省道新(改)建36公里;建設了生態旅游環線、中桂路、張中路、奔康大道廖金段、九龍山旅游公路、丹橙現代農業園區產業路等農村公路58公里,建設里程和投資額均創丹棱交通歷史之最。
省級貧困村萬年村山高路遠,有的村民甚至沒走出過大山到過縣城,路一直是制約發展的重要瓶頸。連接沿線9個貧困村的奔康大道環線貫通后,奔康路穿村而過,給這個貧困村帶來的不僅僅只是生產生活的便捷,更聚集起“人氣”和“財氣”。如今已經規劃建成一個茶葉交易市場。村支書任清元說,因為山高路陡,過去山上茶葉只摘清明節前茶一季。2016年,路通了,雅安、名山的茶商主動上門來收,鮮葉價格每斤高了1塊多,茶葉采摘時間也延長到9月份,單茶葉一項,萬年村就多賣了20多萬元。“不僅我們趕張場、到縣城方便,也不用擔心羊賣不出去了。”山羊種養殖戶、4組村民王太洪現在只需一個電話,商販就可以從縣城開車上山收購,往返不到兩小時。
截至2019年,丹棱縣連接各鄉鎮縣道、鄉道以及重要景區公路全部通達瀝青路和水泥路,全縣鄉鎮、行政村通達率100%,通暢率100%,農村公路高等級鋪裝路面公路比例達到95%以上,居于全市第一。
農村公路+特色產業,農村公路+鄉村旅游,“路產”“路旅”深度融合激發美麗鄉村“蝶變效應”
“說起家門口這條越變越寬,越變越好的路,我這個老漢很有發言權。”4月16日下午,丹棱縣城通往梅灣水庫的丹棱生態旅游環線上,齊樂鎮興隆村1組71歲的張德光老人,放下一背篼剛采摘的不知火,點評起門前村道發生的變化。在他的記憶里,最初僅是一條狹窄的泥巴路,后來陸續平整成了可供一輛車通行的水泥路。
美麗農村路。
今年4月,這條路徹底“變身”,加寬改造成為環繞龍灘社區、紅石村、龍鵠村、梅灣村4個柑橘主產村莊的生態旅游“景觀路”。一家老少9口人都以水果種植為業的易大姐一家盡享家門口賣柑橘的便利。“大車能開進來,賣水果更方便,以后還可以試著搞點生態采摘、建鄉村民宿。”易大姐還打了個比方,“路上規劃有健康步道,每天晚飯后出來走一走,跟在城里的公園里也沒啥區別!”
果園變景區,鄉村變公園。2019年動工建設的丹棱生態旅游環線全長14.8公里,總投資7577萬元,從有萬畝柑橘,產業基礎深厚的齊樂鎮桂花村、紅石村等村道改造提升而成。生態旅游環線與城市公園綠道、在建S401和S104線休閑綠道無縫對接,成為開啟建設“天府橙都”萬畝主題公園的鄉村旅游的新路徑。春暖花開,一路騎行,游客在這里邂逅最美的丹棱鄉村美景。
“道路圍繞產業建設,產業圍繞道路布局。”全長5公里的丹橙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大道依山傍水,猶如一條“彩帶”蜿蜒在柑橘林中。柑橘園區產業大道既遵循自然法則,保護沿線生態,又著眼園區長遠發展規劃,將沿線鄉村連成一片,紅石村9組果農李松便是其中的最直接受益者,“以前道路窄,桔橙要肩挑背扛走1里路才能到主干道裝車。現在車子能直接開到果園邊,裝好箱就走。”
據統計,丹棱縣已高標準建設丹橙現代農業園區等產業道路80余公里,帶動全縣晚熟桔橙、茶葉、優質李子等特色產業15萬余畝。2019年丹棱水果產量達到28萬噸,產值達28億元,“天府橙都”“中國不知火之鄉”品牌聲名遠播。
山林茂密、溪水潺潺,木頭黑瓦、四合院、青石板院壩和大黃葛樹,古老的石拱橋、山林掩映下的老宅院……藏在深山里的老峨山,是一處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地方。
如今,貫通老峨山的奔康大道環線建成,沿線村民開始有了“靠山吃山”發旅游財的新想法。“土雞、蔬菜、豆花都是現成的,旅游環線已經修到家門口,以后來的人會更多。”
奔康大道環線的老峨山創建國家4A級景區,旅游公路沿線的梅灣村成功創建為全國生態旅游示范村,十里桃花紅、幸福古村知名度不斷提高……“路產融合”“路旅融合”,正在為丹棱鄉村振興開啟重要引擎。
“產業發展到哪里、農村道路就延伸到哪里,既要規劃好群眾的惠民路,又要建設好群眾貼心路。”丹棱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顧建峰評價,農村公路實現生態路、景觀路、富民路的深度融合,正在成為丹棱鄉村旅游的美麗“嫁衣”。
延伸城鄉公交線路,暢通農村物流“堵點”,農村交通契合群眾新需求凸顯交通公共服務“供給側”理念
一輛農村公交小巴,沿著6.5米寬奔康大道,從張場鎮場鎮至廖店村,不到20分鐘。車開進廖店村委會壩子,70歲的謝廣舟背著一背篼東西從車上下來,連說確實方便。“以前去趕張場,從山溝溝里走路,單邊就兩個多小時;搭摩托車,路彎坡陡,老年人身體遭不住,不安全,來回還要30多塊錢,包包頭錢也遭不住。”
生態旅游環線。
“因為地處偏遠、山高路陡,我們吃了不少虧。”廖店村村民駱朝相說,因為路不通,愿意上山收購農副產品的至少價格要壓一半,把茶葉、土雞等背下山去要花兩個多鐘頭,也賣不上好價錢。
2018年1月,丹棱縣交通運輸局經過論證,新增張場至廖店村客運班線,農村客車經過老峨山區6個貧困村,解決致富奔康“最后一公里”。說起政府為群眾辦的這件大好事,廖店村第一書記肖俊杰豎起大拇指。“車費只有8元錢,老百姓還可以用背篼帶點農副產品,既安全,還節約,應該點個贊!”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要讓城鄉群眾共享交通公共服務發展成果。丹棱規劃出臺《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規劃》,全縣城鄉公交線路拓展為5條,運營線路76公里,形成69個公交站點,不僅將城市公交運營延伸到了原中隆場鎮、唐河場鎮、齊樂鎮紅石村、獅子村,同時發展縣城到鄉鎮農村客運40臺。為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就醫、學齡兒童上學等問題,因地制宜開通了鄉鎮至鄉鎮、鄉鎮至村委會的“趕場車”“上學車”,為群眾提供更加安全舒適便捷的“響應式”出行服務。今年上半年,丹棱縣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客運“金通工程”試點,實施了鄉村客運“1+1+N”服務模式,完成了鄉村客運“五統一”標識體系(統一規劃設計農村公路客運站牌站棚,統一站牌公示內容,統一鄉村客運車輛顏色,統一鄉村客運司機工裝、工帽和編碼,統一鄉村客車LOGO標識)。截至今年6月底,全縣所有鄉鎮均建有農村客運站,建制村農村客運覆蓋率達到100%。
谷雨時節,返鄉創業的張場鎮岐山村村主任王正海正在網上大秀該村海拔1100米的綠色生態明前老川茶。王正海雖然已經50來歲,但卻是有名的電商達人,村里的茶葉、獼猴桃,被他從網上賣到了重慶、北京和上海。“山上路不通,快遞不會來,運不出去也是白搞。”王正海說,岐山村的好日子完全得益于奔康大道上山,打通了物流瓶頸。
鄉鎮建有物流站,示范路沿線村有物流點。丹棱縣采取交通運輸+特色產業、互聯網+物流等模式,建成1個縣級電商物流倉儲中轉配送中心和37個鄉鎮、村(社區)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站點,農村電商、快遞、農村淘寶等已經覆蓋到全部鄉鎮和大部分村,提升交通運輸物流“供給側”有效供給,為全縣特色水果外銷拓展了廣闊天地。
農村公路路線長、點多、面廣,路政執法養護力量薄弱,養護管理難題如何破解?丹棱縣將縣道、鄉道、村道養護管理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將縣道養護服務外包給專業養護公司;同時整合養護經費、村運行經費和群眾每月每人繳納1元垃圾清理費,每村聘請3-4個專業養護人員,每天開展鄉道、村道養護保潔,解決了養護力量薄弱、養護不及時的問題。依托“天網工程”“雪亮工程”497個監控探頭,建設農村公路“交通+互聯網”智慧交通視頻監管平臺,實現24小時覆蓋全縣所有縣道、鄉道、村道的無縫隙記錄、無死角監管。
“最關鍵能為群眾提供更好的安全出行服務。”丹棱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嚴忠宇介紹,特別是汛期最容易發生道路地質滑坡、泥石流等突發事故,平臺發現安全隱患,可以馬上通知就近養護人員排除隱患,從而保障道路安全通行。
“修一條路、靚一片景、富一方民。”丹棱縣將繼續在“四好農村路”上做足文章,使其真正成為群眾家門口的生態路、致富路、希望路,成為丹棱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典范的靚麗風景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