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1-06-30 16:39:21
責任編輯:衛琳霞
一部眉州史,橫貫數千年,文明之光,從未阻斷。從2300多年前建州立郡,到如今建設開放發展示范市,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承襲三蘇文化之光,從蒙昧走向開化,從質樸走向文明。
今天,這片古老的土地有了新的開始: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這是一場環境與文明的“長考”,每個眉山人不僅是參與者,更是主人翁,350萬眉山人民共同托起一座城市的“生態夢”“文明夢”和“幸福夢”,也點燃了他們平凡人生中善與美的光芒。
美麗眉山,宜居宜業(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古良駒 攝)
做好頂層設計 匯聚強大合力
自2017年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以來,眉山用執著與堅定打好一場場戰役,用心與愛去打造一座文明、美麗、幸福之城,全面展示了東坡故里的文明魅力。
面對建市晚、底子薄、基礎差等不利因素,面對測評體系不斷調整、競爭態勢日趨激烈的嚴峻形勢,眉山何以取得創建工作成效?為此,市委、市政府將“創文”和“創衛”作為推進全市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抓手之一,將其列入全市重點工作,納入各區縣發展考核、市級機關績效考核,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這場硬仗。
三年多時間,從上到下,從老到幼,從干部到群眾,從城市到鄉村,這座城市的改變讓人們看到了城市治理的內涵——
以“創文”為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以上率下,強力推進。市領導包掛一個重點片區,指導、幫助、督促其對標找差、補短補缺、全面達標;牽頭實施創文“10+5”專項行動,對“創文”的重點、難點逐個擊破。141名市、區領導牽頭包保督導55個片區,定期開展宣傳引導、文明勸導以及督促指導工作。
同時,專門成立全國文明城市核心價值觀建設、道德風尚建設、社會文化環境建設、群眾性創建活動等分指揮部,統籌協調各方面工作,確保創建有序有力進行。制定實施《眉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實施方案》《眉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眉山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堅持創建“一條心”,下好“一盤棋”,考核“一把尺”,我市以機制完善為關鍵,強化頂層設計,匯聚起文明創建的機制合力。
從問題入手 從民生出發
群眾是創建的主力軍、創建的受益者,也是創建成效的檢驗者。針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市委書記慕新海曾旗幟鮮明地指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是350萬眉山人民多年的夙愿,也是市委、市政府向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
不忘初心,久久為功。三年多來,我市堅持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具體問題入手,著力整治市容市貌、優化城市秩序、改善社區環境、完善城市交通系統,不僅給市民帶來了可觀可感的變化和實惠,更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對此,家住眉山城區芙蓉路建行小區的徐娟感觸頗深:“現在的小區環境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整齊,樓下花園全部栽滿綠植,看著很舒心?!苯ㄐ行^是典型的老舊小區,以前,小區內垃圾亂堆、綠化不足、車輛亂停亂放等現象十分嚴重,居民生活環境臟亂差。自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工作以后,社區和包保單位工作人員多次走訪,制定整改方案,從排污管道到地面停車棚等細節入手,對整個小區進行了升級改造。
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全市開展了環境衛生、牛皮癬、占道經營、河道清理等專項整治,一舉消滅開放式小區困擾群眾多年的臟亂差問題;通惠河、醴泉河變得更清澈了,沿河兩岸綠樹成蔭,休閑步道在花叢中綿延伸展;全市72條街面坐商歸店、游商規市;牛皮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手繪特色景觀墻;違章建筑、衛生死角清理了,市容市貌換新顏、更養眼。
在創建過程中,交通設施、環衛設施、雨污管網等市政設施建設不斷加碼,補齊了城市的功能短板。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眉山城區改擴市政道路30條,改修破損人行道7.3萬平方米,改建公共廁所280座,改造危房棚戶1183套;新增停車位1.45萬個,新建籃球場155個;圍繞構建“15分鐘生活圈”,一次性投入升級改造眉山城區20個農貿市場。
“眉山規則” 向“眉山習慣”轉變
如果說硬件建設是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的“外表”,那么市民的素質就是“內核”。正是基于這份考量,我市將市民素質提升作為創建的重中之重,著重在加強教育和引導上下功夫,不斷深化訂立規則、重塑習慣、涵養文明的“三部曲”,引導“眉山規則”向“眉山習慣”轉變。
有序排隊不插隊,公交車上主動給有需要的人讓座,出入電梯間先下后上……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得到了市民群眾的廣泛支持,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參與到創建工作當中。數據顯示,創建期間,我市共動員287個市、區級機關企事業單位、5個街道辦事處、64個社區、677個網格、近萬名公職人員志愿者參與包保工作,帶動參與人數達60萬余人次。
眉山“創森”、“創文”和“創衛”,正從“一群人創建”走向“一城人創建”。改變的背后,充分體現了市民群眾強烈的主人翁意識、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文明素養。
“現在我們的城市街道變得更整潔了,亂停亂放的現象更少了;小區牛皮癬廣告沒有了,環境比以前好多了;車輛禮讓路人,行人遵守交通規則走斑馬線……”說起“創文”“創衛”以來的城市變化,家住彭山區蔡山社區福興苑小區的李愛華老人感慨道。他坦言,創建之初,他覺得這是一個“形象工程”,但在切實感受到創建帶來的改變之后,他的想法也悄然改變?!拔覀兪莿摻ǖ膮⑴c者,更是受益人,這項工作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今的眉山,文明不僅成為常態,更成為城市新風尚。在抓好闖紅燈、逆行等整治的基礎上,我市創新開展“禮讓斑馬線”等活動,文明交通建設由遵守法律變成文明自覺、由個人修養成為大眾禮儀。廣大群眾投身志愿服務的熱情日益高漲,擦亮了文明勸導、公益微心愿等志愿服務品牌。
回望來路,堅定信心,更添豪情。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文明城市創建的步步深入,眉山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將同步遞進,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將同步攀升。
下足“繡花功夫” 謀求創建實效
以物育人、以物化人?!皠撔l”是“創文”的前提和基礎,良好的城市環境有利于市民文明素養的提升。為此,我市制定了《眉山市愛國衛生管理實施細則》等文件,建立了網格化管理機制,大力實施群眾宣傳發動、食品“三小”行業整治、非機動車停放管理、違規經營、流動攤販管理、農貿市場環境衛生秩序整治等“六大”攻堅行動。
劍指非機動車停放不規范、食品“三小”監管力度不夠等市容市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環節,我市各級各部門搶抓有限時間,迅速抓好問題整改。涉及硬件設施建設的短期內整改到位;涉及精細化管理、文明行為的養成,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常態長效。
市、區兩級突出問題導向,對照創建方案和責任清單,通過加大經費投入,制定出臺規章制度,定期開展集中整治等措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有序,精細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東坡區、彭山區專項整治城中村、城鄉接合部,投入數千萬元用于硬化道路、治理溝渠、衛生死角清理、增添環衛設施等;全面完成建成區農貿市場改造及新建任務;兩區兩管委會全面實施旱廁升級達標改造;全面進行公共場所衛生“五小”治理,落實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全面完成食品“三小”改造升級,完善“三防”設施及改造基礎設施,加強證照管理,加強后廚衛生監督,夯實食品安全基礎。
正是由于文明創建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我市在“實”字上下足功夫,堅持把注重細節、真抓實干的作風貫穿于創建工作全過程、各層面。無論是在常態創建的推進中,還是在每年沖刺迎檢的緊要處,都能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細處落實。
如今的眉山,一條條城市道路井然有序,一個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一個個農貿市場越來越干凈整潔……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萌生的“文明火種”已經在東坡故里發芽,城市品質一點一滴的提升,正在深刻地改變著這座城市。
全民參與 文明之花開遍全市
在創建工作中,全市上下齊心、全民參與。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掛帥、率先垂范,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積極投身創建,街道、社區等基層單位工作人員和環衛工人、志愿者奮戰在一線……全市各行各業人士都為創建工作傾注了心血和汗水。
對每一個眉山人來說,經歷過“創文”,才更知成績來之不易。東坡區蘇祠街道小北街社區網格員馮璐軒還記得,自己的手機每日記錄著她和同事們的運動步數,她的步數一般兩萬出頭,但和同事相比,也只是中游水準。
“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大家都在社區奔波忙碌,就為了讓我們的社區更文明美麗?!瘪T璐軒告訴記者,小北街社區有許多老舊小區沒有車棚、沒有停車位、管理無序,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她和同事們多次聯合相關部門對社區內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新增“創文”宣傳欄、公益廣告牌,進行公廁改造、小區綠化改造,清理樓道“牛皮癬”……回顧眉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雖一路曲折、充滿艱辛,但馮璐軒覺得,這座城市連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始終保持“越戰越勇”的狀態和“不勝不休”的精神,鍥而不舍推進創建工作。“能為眉山‘創文’出力,我感到很自豪;生活在眉山,我感覺很幸福?!?/p>
眉山“創文”“創衛”期間,志愿者何艾琳就積極參與其中?!白鳛橹驹刚邊⑴c‘創文’三年,我感覺這個城市改變了很多,環境更美麗,人與人之間也更有愛了?!焙伟照f,“經過‘創文’洗禮,全國文明城市已經成為全市人民引以為豪的城市名片之一,每一位文明的眉山人,都是這座城市最美的風景。”
創建成功之后,市交警支隊直屬三大隊輔警劉凱依舊如往常一樣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他負責的眉山城區環湖路雖只有短短的一公里多,但這段路上匯集了幾個大型住宅小區和眾多商業門店,車輛往來眾多,交通壓力較大。“不能因為‘創文’成功了,工作就結束了。”劉凱說。如今,他依舊通過步巡,往返在自己負責的路段上。
孝老愛親的家風,傳承著中華傳統美德;鄰居間的友好互助,滋養著淳樸良善民風;斑馬線前的禮讓,傳遞著平安與溫暖;餐桌上節儉點餐、使用公筷,讓“舌尖上的文明”蔚然成風……匯涓滴而成江海、積跬步以致千里,通過廣大市民群眾的不懈努力,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的壯美畫卷最終在眉山鋪陳舒展。
眉山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幸 文/圖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