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10-10 10:16:13
責任編輯:陳敏
——青神縣工業開發區整機發展紀實
劉橋軍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文/圖
眉山德鑫航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8月26日,飼料整機2臺,發往印尼;8月27日,飼料整機3臺,發往泰國……”近日,記者來到四川眾鑫盛農牧機械有限公司,公司電子顯示屏上的滾動字幕不斷提示著產品發貨時間、數量和地點。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1—8月,公司共生產銷售整機220臺(套),實現銷售收入7500萬元,雙雙同比增長20%。
像眾鑫盛農牧機械公司這樣生產繁忙的整機制造企業在青神縣工業開發區內共有13家,占園區規模以上企業的52%,產品涉及飼料整機、數控機床、航空地面設備、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柴油發動機等6大類20余種產品,整機設備制造給青神工業開發區帶來大活力。
這樣的成績,得力于近年來青神工業大力實施整機戰略,堅持“整機引領、全鏈聚合、配套協作”的發展路徑。
瞄準細分市場 發揮集群優勢
四川省青城機械有限公司開發的QMJ木工單片鋸、多片鋸系列產品占全國40%的市場份額,QMB木工雙面刨系列更是占到全國市場的60%以上;四川新鑫元農牧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水產飼料超微粉碎機占到國內及東南亞市場的35%;眉山德鑫航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航空機場地面專用拖車占到國內市場的30%……
“30%、35%、40%、60%……這一串看似簡單的比例數字背后,正是青神縣工業開發區長期倡導的‘精、專、深’企業發展理念的真實寫照。”園區負責人一句話道出了秘訣,“我們沒有明顯的區位、資金、市場優勢,一味地貪大求全,不走差異化之路,產品注定不會有市場。”
據悉,青神縣共有機械企業100多家,年產值約60億元,占全縣工業產值的60%,稅收貢獻率達45%。目前,該縣已形成集鑄件毛坯—初加工—精加工—自主產品研制的完整產業鏈,產業鏈涵蓋鑄造、鍛造、熱表處理、機械加工、總裝、包裝等生產工藝。年產鑄件30萬噸、基礎零部件23萬噸、關鍵零部件1000萬臺(套),為整機發展提供了強大基礎。據統計,今年1—8月,該縣工業開發區企業完成整機生產8300多臺(套),產值同比增長13.7%。
突出科技創新 拓展市場廣度
為破解企業技術與人才瓶頸,青神縣先后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華大學、四川機械設計研究院等20多家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大學生創業園1個,大學生實踐示范基地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累計申請專利312件,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19項,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230人。
其中,全國最大皮帶輪生產企業——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深化院企合作,擁有30余項知識產權專利技術,自主研發生產的關節機器人和AGV機器人可為“多品種、小批量”的機械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工藝設計—生產制造—服務管理全鏈條支持,打造智能化制造工廠,被省上定為“技術創新示范企業?!?/p>
全力以赴招商 推進項目帶動
發展壯大產業,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是第一抓手。為此,青神縣工業開發區著力搭建招商引資新平臺:成立駐外招商分局,瞄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開展上門招商;召開項目推薦會,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創新委托招商,聘任專業招商人員、借助專業公司招商資源和優勢,引進優質項目。
數據顯示,今年1—8月,該園區新引進上海卡得城仕柴油發動機、四川銀航新能源特種車輛、北京興澤大峰飼料膨化機、四川朗灃科技精密冷彎機床、四川康源鑫大型游樂設備等5個整機項目,總投資近15億元。
同時,園區創新引進總投資10億元的力興機械產業孵化園項目,吸引了斯利達精密機械、凱瑞特數控刀具等26家整機生產必需的協作配套企業入駐,成功走出了一條“企業集中、產業聚集、資源集約、服務創新”的機械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形成了“整機+平臺+基礎零部件”的產業格局。
做優發展環境 激活發展動能
青神縣政府相繼出臺了《青神縣“扶持跟著項目走”的實施辦法(試行)》《青神縣促進工業創新發展扶持政策實施細則》等系列政策,做到人、財、物等資源向整機項目傾斜。
政策保障的同時,機制創新和服務創新也為整機發展增添了活力。據介紹,園區先行先試,率先在眉山市建立項目建設容缺機制,制定《特別措施審批表》,聯合審批后即可開工建設,縮短力興機械產業孵化園項目審批建設時間6個月以上?!耙粚σ弧甭撓捣蘸兔吭?0日企業服務日制度,為入園企業提供全程跟蹤幫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