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08-19 11:05:49
責任編輯:杜艷
“有困難,找志愿者;
有時間,做志愿者”
在眉山,這已成為大家的習慣和自覺
近年來
我市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
志愿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志愿服務機制不斷完善
志愿者們用愛匯聚成光
照耀千載詩書城
滿城“志愿紅”
奏響文明曲
“老師,我真的太煩了,根本靜不下心來學習,你可不可以幫幫我?”8月16日,志愿者彭曉蘭在網上收到一名高中生的咨詢。彭曉蘭立刻耐心和這個學生溝通,幫助他梳理情緒,調整心態。
在眉山,說到彭曉蘭很多人都熟悉。她既是一名小學教師,也是一名志愿者,在閱讀推廣、社區公益活動等志愿服務活動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多年來,彭曉蘭把自己最熟悉的教育教學融入志愿服務中,是眾多家長和孩子眼中的“明星”,深受喜愛。
“我們把自己的一點火苗投入進去,就能帶動更多人加入這個隊伍,讓志愿服務在眉山成為一種燎原之勢。”彭曉蘭說,參加志愿服務不僅能幫助別人,更讓她溫暖的是,在她的影響帶動下,眾多家長、身邊的同事朋友,也都參與到志愿者隊伍。
2017年6月,彭曉蘭發起成立了眉山市東坡區益家家庭教育志愿者協會,從最初的4名志愿者,發展為已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登記專業教育志愿者72名。
同時,該志愿者協會還孵化了10多支優秀的大學生志愿團隊和紅領巾志愿團隊。幾年來,團隊致力于社區服務、家庭關愛、青少年志愿服務項目培育等,溫暖眾多心靈。
“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做志愿服務,受他們的影響,我也慢慢開始接觸志愿服務。到現在,參與志愿服務有9年時間了。”說起自己的志愿服務經歷,23歲的羅帥杰有些靦腆。
羅帥杰是眉山市愛心之友志愿者協會志愿者。從14歲開始,每年寒暑假,羅帥杰都會跟著父母一起看望困難家庭,用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零花錢給小朋友買學習用具、牛奶、餅干、玩具,還參與助老、助殘、助學、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務。羅帥杰不僅自己參與志愿服務,還不斷地向身邊的同學、親人傳遞志愿服務精神,讓更多人在志愿服務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能量的傳遞有著滾雪球般的效應。近年來,我市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志愿者用愛匯聚成一縷縷陽光照耀這座溫暖之城。目前,我市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登記各類志愿者隊伍達到3000余支,注冊志愿者人數66萬余人,占本地常住人口比例達22%,每不到5個全市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個是注冊志愿者。
在打贏洪雅“7.1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守望相助,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我們的家園。廣大志愿者也積極投身防疫一線,用溫暖的“志愿紅”守護了大家的“健康綠”。
年近六旬的出租車司機余光明是志愿服務司機里的一員。7月16日凌晨3時許,接到需要前往七里坪轉送核酸采樣樣本后,他立馬出發。此后的每天早上6時30分便到崗,負責把樣本送到檢測點。“我的女兒也在七里坪抗疫,她是醫護人員,每天完成工作后都會給我報平安,父女倆互相支持,心里很有底氣。”面對辛苦的工作,余光明毫無怨言。
除了志愿服務司機,還有眾多志愿者奔走在自己的網格、包保區域,通知大家做核酸,為居家的人員配送物資,協調小區的值班值守,勸導大家戴好口罩……
緊急時刻,志愿者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的這些暖心畫面,不只是志愿者們的“某一天”“某一刻”,而是他們日常參與志愿服務的“每一天”“每一刻”。平日里,志愿者從細微處入手,用志愿服務點亮城市文明。
“您好,請您在等候區內等候,切勿闖紅燈。""您好,騎電動車請戴頭盔。"……每天高峰時段,不少路口都有身著紅馬甲,頭戴小紅帽,手拿勸導旗的文明交通勸導員。一句句溫馨提示,一聲聲耐心勸阻,為城市文明增色添彩。
8月16日,在東坡區通惠街道長安路社區,一支志愿者隊伍正在清理路邊綠化帶的垃圾、引導車輛規范停放、扶正共享單車……雖烈日當頭,但他們全情投入、共同參與,成為城市里最美的一抹色彩。
“多虧了志愿者幫忙,要不然我地里的玉米不知什么時候能掰完。”近日,仁壽縣始建鎮來鳳社區5組居民郭建軍的玉米地里來了一群志愿者幫他搶收玉米。這是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婦聯“巾幗幫幫團”的志愿者,了解到郭建軍常年一個人生活,且身體三級殘疾,缺乏勞動力,她們及時來幫忙。
街頭路口有了志愿者的疏導,交通秩序更加井然;醫院有了志愿者的引導,就醫效率越來越高……近年來,我市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社區志愿服務團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象征著志愿者的“紅袖章”“紅帽子”“紅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用愛心撐起文明高度,為眉山繪上了最幸福的底色。
“馬上就要開學了,我們的讀書推廣志愿服務活動也將繼續走進鄉村學校。”8月17日,在眉山購書中心,東坡讀書會負責人袁春梅和其他志愿者正為即將開展的“全民閱讀”志愿服務活動準備書籍。
東坡讀書會是一個致力于傳播東坡文化、推廣全民閱讀,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難學生,分享閱讀快樂,傳遞愛心的志愿服務組織。成立7年多, 讀書會不斷探索推廣閱讀的新方式,努力讓書香彌漫東坡故里。
多年來,讀書會在眉山購書中心、眉州東坡書院、博學書屋、金龍社區服務點等處設置志愿者服務點,每周末在服務點開展面向社會讀者的公益讀書活動。
為了讓鄉村孩子喜歡上閱讀,有喜歡的書可讀,讀書會定期組織閱讀推廣志愿者帶上精心挑選的圖書,前往鄉村學校開展“全民閱讀”志愿服務進校園活動和“書香滿園”志愿服務活動。
為讓千載詩書城的城市文脈得以賡續傳承,讀書會立足東坡文化,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多彩的公益課以及“東坡文化課”公益講座等活動……“志愿服務+全民閱讀”,讓書香氤氳眉州大地。
8月14日,在東坡區崇禮鎮家相村的澤華婦女權益保護志愿者協會的愛心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稈,飽滿的稻粒閃著金色的光芒。協會志愿者和部分協會關愛的失獨家庭忙碌在稻田里,收獲3000多斤稻谷。
“這些稻谷將全部送給有需要的失獨家庭和特殊家庭,為他們帶去澤華協會的愛心和關心。”協會會長雷澤珍表示,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到來自澤華婦女權益保護志愿者協會的愛。
東坡區澤華婦女權益保護志愿者協會有志愿者300多人,先后幫助失獨家庭300余戶。志愿者們的關愛不僅讓失獨家庭燃起了重新生活的信心,一部分失獨家庭還接起了愛心接力棒,由被服務對象轉變為志愿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勸慰、開導失獨家庭成員,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近年來,為了讓志愿服務活動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我市根據實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組建了各類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和志愿服務隊伍,涉及理論宣講、文化文藝、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援助、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各個方面。特色志愿服務不僅使志愿服務更加精準、質量大幅提升,而且將服務送到了群眾的心坎上、讓人更暖心。
“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折射出全國文明城市眉山志愿服務蔚然成風的文明新風尚。因“志”而行,因“愿”而動,隨處可見的“志愿紅”聚成一束光,發出一團熱,照亮了城市,溫暖了人心。
志愿者也是文明城市的建設者,他們用細心、耐心、愛心、真心服務群眾。在眉山的大街小巷、居民社區等各個角落,總能看見正在忙碌著的志愿者。“各類志愿者隊伍達到3000余支,注冊志愿者人數66萬余人,占本地常住人口比例達22%”。數字的背后,是眉山溫暖的底色。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朝氣蓬勃的稚子。他們,在城市角落閃爍著志愿微光,在最需要的時刻成為溫暖人心的光束。
一束光能照多遠?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線前沿,到斑馬線上的暖心護學;從便民惠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服務,到車站、醫院的耐心引導;從家門口的義診活動為居民提供健康服務,到偏遠山區為鄉村孩子送去書香……這束“光”不計得失、無私奉獻,用熱忱傳遞愛心善意,為需要幫助的人們點亮一盞燈、撐起一把傘,播撒著文明的種子,引領文明風尚。
文明,成就了今日眉山最美的風景,傳遞著蓬勃向上的力量,洋溢著互愛互助的文明氣息,溫暖城市里的我們。作為城市主人,我們不妨都努力去做那點“微光”,匯聚大愛,溫暖更多人。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毅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