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市融媒體中心
更新時間:2025-06-17 09:38:10
責任編輯:徐茜
日前,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指導,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主辦,眉山市委宣傳部、眉山市文廣旅局、眉山三蘇祠博物館、眉山市美術館承辦的“三蘇與巴蜀”書畫文獻展在眉山市美術館新館啟幕。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次以創新模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情回望與時代詮釋的文化盛事。
三蘇父子——蘇洵、蘇軾、蘇轍,生于眉山,長于蜀地。巴山蜀水的鐘靈毓秀,涵養了他們博大的胸懷與不朽的文思。本次展覽以“三蘇與巴蜀”為主題,正是為了探尋這片沃土如何孕育出三位光耀中華文化星河的巨人,以及三蘇足跡與詩文又如何重新塑造了巴蜀文化的風骨與靈魂,使其成為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此次展覽最大的亮點在于開創了“博物館+美術館”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眉山三蘇祠博物館珍藏的25件古籍文獻、2件眉山非遺精品與國內85位藝術家的主題書畫精品匯聚一堂,形成了“文物實證+藝術演繹”的雙軌敘事。美術館因歷史文獻的注入而底蘊深厚,博物館借當代藝術的表達而煥發新姿,這種“館館聯動”的新范式,不僅彌補了各自領域的不足,更讓三蘇文化在歷史與當下的碰撞中激蕩出全新的生命力。
“三蘇與巴蜀”書畫文獻展現場。
步入展廳,觀眾將沿著精心設計的四個單元,開啟一場千年文脈的溯源之旅:在“眉州記憶:我家江水初發源”中,聚焦三蘇的故鄉眉山,探尋滋養其成長的根基;在“三蘇出蜀:夢尋歸路蜀山長”中,展現他們走出巴蜀、心懷故土的歷程;在“蜀地百朋:誰言萬里出無友”中,講述三蘇在蜀地的交游網絡與深厚情誼;在“詩助江山:至今瓣香長不斷”中,彰顯其巴蜀詩文對后世綿延不絕的深遠影響。
策展團隊三年磨一劍,前期深入巴蜀大地,系統梳理《南行集》《蘇軾行蹤考》等文獻,以嚴謹的學術為根基,定向邀請書畫家進行主題創作。展覽構建的“古今一堂”展陳體系,生動呈現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連續性。
前沿科技為千年文脈插上翅膀。全息投影、線上虛擬現實(VR)等多媒體技術的融入,讓靜態的書畫文獻“活”了起來。觀眾得以在可感知、可交互的全新維度中與三蘇對話,實現“科技+文化”賦能下的沉浸式觀展體驗。
除眉山首展外,展覽還將巡展至成都、樂山、重慶。配合巡展,一系列學術講座與公共教育活動將陸續展開,旨在將深厚的學術積淀轉化為公眾可感可知的文化體驗,推動展覽從“文化展示”升華至“精神共鳴”。
眉山市美術館新館也借此東風揭開面紗,本次展覽即為其開館首展。新館的落成與這場立意高遠、形式創新的展覽,無疑為眉山乃至整個巴蜀地區增添了一座嶄新的文化地標。在“三蘇”這面中華文化自信的鮮明旗幟下,“三蘇與巴蜀”書畫文獻展正以其獨特的文化敘事與創新表達,誠邀四海賓朋共赴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約,親身感受那份從歷史深處奔涌而來、又向未來澎湃而去的不朽文脈。
眉山市美術館。
展覽地點
眉山市美術館(眉山市城市藝術中心北樓)
開放時間
2025年6月6日-10月8日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09:00-12:00,下午:13:00-18:00(17:30停止入館)。
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來源|眉山三蘇祠博物館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