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4-09-20 10:06:51
責任編輯:楊熹
歐陽建:科技賦能,為“丹棱桔橙”插上翅膀
歐陽建是丹棱縣農業農村局退休職工,多年從事柑橘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是丹棱柑橘行業引入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的先行者。
“一輩子跟柑橘打交道,見證參與了丹棱晚熟柑橘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近日,歐陽建回憶道,1998年,丹棱縣從中柑所引進首批不知火果苗十幾株,經歷了十余年的培育和推廣,終于得到群眾和市場認可,規模上成為丹棱晚熟柑橘的半壁江山;愛媛系列剛剛引進丹棱時,一個系列就有20多個品種,在歐陽建等農技專家的不斷選育下,最終敲定愛媛38號大面積推廣,其中艱難和辛酸難以言表。
“新品種到底能不能落地種植,群眾接不接受,關鍵在于試驗田的效果,需要我們沖在最前面。”歐陽建說,為了更好推廣和研究各類新型柑橘品種,發揮農技人員的表率作用,2002年到2022年期間,在政策和組織的鼓勵下,他在50歲時選擇了二次創業,到丹棱縣齊樂鎮紅石村承包了40畝果園,種植不知火、大雅柑等最新品種,成為全縣十幾個新品培育推廣示范點之一。從那時起,歐陽建和妻子幾乎天天泡在果園里。
作為農技人員,科技賦能柑橘種植的道理,歐陽建深信不疑。2015年開始,歐陽建投資數十萬元,陸續從海南省等地引進全自動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氣象觀測系統等設施設備,一舉讓他成為丹棱縣柑橘種植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科技賦能,為‘丹棱桔橙’插上翅膀,引進高科技設施設備后,每畝節水150立方米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50%,節肥40%-60%,產量增長30%。我在投用的當年就收回了成本,那些設備至今還發揮著重要作用!”歐陽建說。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他所負責的果園結出了累累碩果,常年產量保持在10萬公斤以上,不但產量高,質量也屬上乘。
因此,歐陽建的果園成為周邊群眾和上級領導學習考察的熱門地。一次,由70余輛車組成,滿載成都市蒲江縣農技專家、果農的車隊到歐陽建的果園考察,將果園圍得水泄不通。只要是群眾前來學習,歐陽建都會傾囊相授,每年找他學習種植技術的群眾數以萬計。
如今,年過七旬頤養天年的歐陽建仍舊持續關注著當地晚熟柑橘產業的發展。面對如今行業中出現的市場飽和、價格波動等瓶頸,歐陽建表示,可以從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科技化賦能和研發普及新品種等方面尋求突破。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俊涵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