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12-13 10:07:58
責任編輯:楊熹
近日
四川省委宣傳部發布
2023年四川省鄉村文化振興
省級樣板村鎮名單
其中
我市東坡區太和鎮、青神縣瑞峰鎮、
東坡區尚義鎮英勇社區、丹棱縣仁美鎮桂香村
成功上榜!
接下來
跟著小編一起
去感受他們的魅力吧
↓↓↓
太和鎮位于眉山市“北大門”,曾獲得“四川省民營經濟示范鎮”“四川省‘金熊貓’獎先進集體”“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鎮”等榮譽。近年來,太和鎮緊扣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深挖本土資源和文化特色,走好農業、人文、生態融合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目前,太和境內保存了諸多文化遺存,有明末清初歷史文化街區、冠絕東坡800年黃葛樹、百年窖池“德利源”、非遺傳承木雕技藝。此外,還開展了歷史人文故事、老照片、老物件等歷史文化資源收集,收集到相關資料200余件;開展《述說太和》太和文旅資源編撰與宣傳,從太和起源、太和技藝、太和人文、太和美景、太和美食、興盛太和等多維度介紹太和;注重非遺文物等挖掘與保護,現已有省級重點非遺項目1個、省級重點文物單位1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
按照整體性保護、最大限度保留原則,太和鎮對核心區277棟、約43500平方米建筑實施分類保護整治,采用“繡花”“織補”的微改造工藝和添加建手法,對49棟歷史建筑實施揭頂、落架修繕,進一步改善街區公共、基礎設施及環境質量。預計2023年底開街運營,按照“以用促保,活態傳承”的思路,通過招商運營、內容導入、業態升級、主題活動策展等方式,打造有深度體驗的文化主題歷史文化街區。
瑞峰鎮位于青神縣城以南10公里,因境內中巖山峰曾長過瑞草(靈芝)而得名。
瑞峰鎮擁有深厚的農耕文明、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富饒的生態資源,轄區內有風景名勝中巖寺、德云寺、漢墓群、大小牧豬池、竹海基地等資源,獲評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鄉鎮、四川省龍舟文化藝術之鄉,場鎮社區被評為全國防災減災示范社區,有省級非遺瑞峰端午龍舟和市級非遺青神牛兒燈、青神傳統桿秤制作技藝。瑞峰是全縣唯一跨江而治的鄉鎮,青樂路與青漢路夾岷江河由北向南縱貫全鎮,青樂路以西為淺丘,青樂路與岷江河之間為平壩,青漢路以東順岷江而下為深丘。主導產業河西以蔬菜、柑橘、養殖為主,河東以竹木種植為主。
東坡區尚義鎮英勇社區
東坡區尚義鎮英勇社區與太和鎮、大石橋街道、通惠街道接壤,屬于城郊結合部。在規劃上分別屬于主城區、經開新區、岷江現代農業園區三個板塊,產業以水稻、蔬菜、藥材種植,養魚等產業為主。社區農耕文化歷史悠久,現有順和場遺址、永濟橋、水磨坊等文物古跡。
英勇社區通過深入挖掘社區鄉土文化,利用現有的村史館、順河場舊址、水磨、古井等資源打造了農耕景觀,打造了農耕文化的研學基地和攝影基地。在未來,有望打造成眉山城郊鄉村旅游的第一目的地,助力鄉村振興。
丹棱縣仁美鎮桂香村
丹棱縣仁美鎮桂香村是清朝文學家、教育家彭端淑的故鄉、“為學”文化的發源地。近年來,桂香村堅持黨建引領、組織深耕,圍繞村集體經濟五年發展規劃,因地制宜探索合作聯營、入股分紅、服務創收等發展路徑,實現村集體經濟多點開花、亮點紛呈。
據了解,桂香村利用村集體經濟投入建筑、冷鏈物流、觀光民宿等行業,去年村集體收益達到了85萬元。助推鄉村多樣化發展,仁美鎮堅持一村一策、多元發展的思路,通過盤活閑置資源、投資入股、自辦實體等方式,培育延伸產業鏈條,全面助推鄉村振興。
該村還把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壯大有機結合,實現柑橘、脆紅李、藤椒等產業種植7000余畝,有家庭農場、專合社40多家。同時,堅持把基層治理與本村優秀文化有機結合,立足實際、立足村情,不斷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探索出“一核引領樹大旗、五類議事拓自治、四套體系抓法治、四項活動潤德治”的“1544”基層鄉村治理模式,是四川省“首批鄉村治理示范村”,眉山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為他們點贊!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欣諺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