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07-05 14:39:33
責任編輯:蹇瑋杰
參考消息網7月4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3日發表題為《千年前的中國詩人能否推動中國今天的旅游業?》的報道。報道稱,中國兩位專家研究發現,蘇軾在他出生近1000年后還在推動中國旅游業發展。
報道說,蘇軾是中國漫長而充滿活力的歷史中非常有名的一位詩人,但在他出生近1000年后還能推動中國旅游業發展嗎?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兩位專家對此進行了研究,答案是肯定的。
兩位專家發現,從2001年至2015年的15年間,蘇軾住過的城市平均每年接待6.4萬名新增游客,帶來大約3350萬至88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占這些城市旅游業總收入的0.38%至1%。
研究報告作者、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高彥彥(音)說:“以蘇軾曾經的居住地或到訪地為基礎的旅游景點很多,地方政府據此大力發展旅游業。”高說:“蘇軾通過兩個渠道推動了旅游經濟發展:一是他本身的遺存促進旅游發展,二是鼓勵后來者在他留下的文化遺存基礎上作出自己的貢獻。”
研究報告說,例如,海南的儋州曾是蘇軾被謫貶之地,他曾經在此地的生活成為激發當地旅游業的火花。
蘇軾不僅在這座城市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跡,而且他還是海南首位進士的老師。論文認為,“后來的文人開始追隨蘇軾的腳步”,從而增添了他們對當地文化遺產的寶貴貢獻”。
報道說,為了證明這一假設,專家們分析了蘇軾居住的16個城市,并將它們的旅游數據與中國257個城市進行比較。通過各種模型,他們可以比較準確地判斷出蘇軾對現代旅游業的影響。
高說:“蘇軾之所以獨一無二,是因為他出于自己無法掌控的原因而在多個地方居住,而且他的遷移軌跡被仔細記錄下來,這有助于我們評估因果關系。”
高明確指出,重要的是,蘇軾對現代的影響可能是他所獨有的,因為他至今仍非常有名,而中國歷史上像他一樣影響持久的詩人并不多。
這項研究把蘇軾居住時間短的地方排除了,也不考慮杭州等充滿歷史活力的城市,因為很難單獨證明是蘇軾對當地旅游起到了促進作用。
報道稱,有趣的個案研究之一是廬山。這個地方雖然不符合研究規則,但有名的《題西林壁》至今仍是中國小學課本收納的蘇軾詩作之一。高說:“蘇軾的詩當然給廬山增添了文化底蘊,從而推動了旅游業發展,盡管我們也不能把這與其他人的歷史貢獻截然分開。”
報道指出,城市本身也在促進與蘇軾有關的旅游發展中發揮著作用。比如,蘇軾的出生地四川省眉山市就因擁有三蘇祠而自豪。在廣東省惠州市(蘇軾謫居地)的西湖上,到處都留有蘇軾的足跡。惠州西湖因此在旅游熱度方面排名很高。
來源:參考消息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