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2-23 11:07:11
責任編輯:毛馨怡
眉山網記者 張丹梅 整理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這樣一群和死神賽跑的人,他們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是兒女……但是,在疫情面前,他們是身穿白衣戰袍的“天使”。
2月9日,由我市彭山區、仁壽縣、洪雅縣、青神縣中醫醫院組成的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30名醫護人員火速集結,帶著全市人民的重托正式出征。在接受了嚴格的消毒隔離,以及個人防護的培訓后,30名隊員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在武漢方艙醫院援助的日子里,這些醫療隊員們身上無時無刻都在上演溫情感人的故事,有親情的問候、有愛情的滋養、有友情的祝福,還有真情的關懷……
鏡頭一:一場“云端視頻”生日會
2月13日下午2點30分,朱莎發了一段簡短的朋友圈:“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特殊的地方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滿滿的都是感動,特別感謝醫院領導精心準備的視頻,還有隊友們準備的驚喜,這將是人生中最難忘的生日!”
當天,在武漢方艙醫院,彭山區醫療隊隊員朱莎度過了自己23歲生日。為了表達祝福,彭山區醫療隊的其他6名戰友就地取材,制作了簡易版小蛋糕,并拿出儲備的火腿腸,擺放成朱莎年齡“23”字樣,通過在線視頻為朱莎慶生。結束了兩分鐘的“云生日會”后,朱莎在返艙的途中收到了一段4分鐘的生日祝福視頻,這段視頻是朱莎所在醫院同事黃怡策劃的,兩天時間,一段來自朱莎父母、部門領導、醫院同事、駐院民警、入院患者共同錄制的祝福視頻發送到了朱莎的手機上,看到溫馨的生日祝福視頻,朱莎留下了感動的淚水。23歲生日,朱莎許下了這樣的愿望:“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都能平安回家。”
“雖然沒有生日蛋糕、沒有豐盛晚餐,只有在微信上跟“戰友”們簡單的視頻祝福,但是這個生日很有意義。”盡管23歲如此簡單,但朱莎很感動、很滿足。
朱莎是彭山區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出生于1997年。2月9日,她作為彭山支援湖北醫療小分隊7名醫護人員的一員,隨四川醫療隊馳援武漢。當晚到達武漢后,隊員們隨即就投入到緊張有序的工作中,一刻也不敢放松,十分辛苦。
鏡頭二:一封“千里之外”的情書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決定要給你一個悄悄的驚喜---寫一封我這一生唯一的情書送給你,“希望遠在武漢的你專心工作,保護好自己,平安歸來,我會陪你一起慢慢變老。”
“以前的情人節你都會細心的為我準備禮物,你說今年情人節你沒有辦法送我禮物了,我只愿你信守約定,平安歸來,便是最好的禮物!”
2月14日晚,情人節,在武漢方艙醫院,醫療隊員曾桃收到了一封千里之外的驚喜情書。當愛情遇上疫情,曾桃的老公普外偉寫下了這輩子第一封情書。
普外偉,今年36歲,2017年從部隊轉業后在仁壽縣住建局工作,現就職于仁壽縣農民工服務中心。他告訴記者,愛人曾桃是個很細心的人,每年情人節,他都會收到愛人精心準備的情人節禮物。這次愛人在一線援助,他想到了用最傳統的書信方式表達對愛人的關心和關愛,經過三個小時的構思和書寫,他第一時間將這封剛出爐的情書發給了愛人曾桃。
曾桃是仁壽縣中醫醫院的一名主管護師,今年30歲。“看到老公發來的‘情書’,既意外又驚喜。”曾桃說,當天晚上11點過,她收到了老公發來的情書,里面記錄了他們之間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愛意濃濃。讀著讀著,曾桃便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她說,這封情書承載家人對她的支持和鼓舞,有了堅強的后盾,讓她更有信心和動力對抗疫情,開展援助。
鏡頭三:一次“有驚無險”的進艙
2月14日,武漢下著下雪,洪雅縣中醫醫院的5名護理人員懷著忐忑、緊張、激動的心情首次進入武漢方艙醫院,開啟凌晨2:00--8:00的大夜班工作。沒曾想,首次進艙就上演了“深夜尋人”的橋段。
當天,完成交接后,鄒偉便熟悉每一位患者的身體情況,做好記錄。在查看的過程中,鄒偉發現一名患者不在床位,隔壁床患者也不清楚情況。
過了10分鐘,鄒偉再一次查看,還是未見患者;又等了10分鐘,見患者未回床位,鄒偉立即上報護理組長和管床醫生,并加派護理人員分別去廁所尋找,但都沒有發現患者。
首次進艙,鄒偉一班護理人員并不熟悉患者情況,他們通過隔壁床患者的描述開始大范圍找人,鄒偉與其他四名戰友商量,他負責找人,四名戰友幫著護理患者。他們負責區域共有960張床位,鄒偉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尋找,一個患者一個患者的比對,好在整個區域的每一個出口均有人執守,也會詢問,排出了患者出艙的可能性。
確定患者在艙內,鄒偉便更加仔細的尋找,一個小時后,鄒偉終于找到了這位患者,患者是一位老年人,稱自己記不清床位,走錯了單元。鄒偉立即上前詢問老人身體情況,確保老人無恙后并將其送回病床。
“第一次進艙就遇到患者‘失蹤’,真的是太驚險了。”鄒偉說,當晚的經歷給他們深深地上了一課,那天后,他和戰友們更加用心用情地照顧每一個患者,更加詳細地了解患者的身體和心理情況,給患者最大的關懷和安慰,希望他們能夠盡快康復早日出院。
鏡頭四:一段朋友圈的親情“對話”
王齊是青神縣中醫醫院內兒1科副主任,今年39歲。自疫情開始后,連續幾次80多個小時沒有回家,每天只睡4—5個小時,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妻子是青神縣婦幼保健院一名兒科護士長,同為醫務人員的夫妻倆,幾天才能在家里見上一面,幾天才能在父母家見上兒子一面。危難之時他們共同走在最前線護他人周全,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最美夫妻!
王齊朋友圈:
從昨天(2月9日)晚上到達武漢,直到現在,一個待在賓館房間,靜靜地回想。
2月9日凌晨2點,睡夢中接到電話,“王齊你是眉山抗擊新冠肺炎應急小組成員,現在要求你馳援武漢,你愿意不?”沒有做任何考慮的我立即就表示愿意。
掛斷電話,我輕輕喊醒身邊愛人:“老婆我要去武漢。”“什么?”我繼續說道:“可能天亮就要出發。”她沒有說話了,立即開燈起床,為我收拾東西。
“武漢是最嚴重的疫區,你到那邊一定要好好的保護自己。”老婆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自言自語地念著,生怕給我準備的東西不夠。
雖然她一直盡量壓低頭收拾東西,可是我還是看見她的眼睛紅了。她一直不停地收拾東西,口中也喃喃自語。直到凌晨五點,她終于說了一句“東西收拾好了”。
早上8點過,我知道和我同去的還有我的另外5個同事。9點,縣領導、局領導及醫院領導為我們送行,給我們鼓勁,讓我們放心,說醫院、衛健局、縣政府就是我們的堅強后盾,也讓我們到了一線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平安歸來。
這個時候,我在人群中又看到你,我的愛人,眼睛仍然是紅紅的。街對面,老父親臉上寫滿了擔心。
隨后,我們一行人回醫院拿上必須的防護用品,與眉山其他區縣醫療隊匯合,并接受了市委領導檢閱,為我們送行。
昨晚11點,我們到達入住的武漢酒店。雖然很疲憊,但是心中也有那么一點緊張,有那么一點害怕自己被感染。直到今天下午培訓后,這才消除了心中顧慮。
培訓結束后,我看見了愛人發給我的一張照片。照片上,兒子扛著一大袋東西爬五樓。“娃兒說,因為爸爸沒在家,這些活路由他做。”愛人告訴我說。
突然之間,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兒子你是好樣的!你是男子漢,你在家好好照顧媽媽,爸爸在這邊也會好好的。
同時,我也要向關心我的朋友道一聲謝謝,等我回來一起再嗨;向我的父母說一聲“你們也要保重身體”,兒子一定會平安回來的;向我的愛人說一句,“老婆,我愛你!我一定照顧好自己,一定平安歸來。”
我也一定好好工作、努力工作,為這場抗疫戰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武漢加油,勝利最終是我們的!
妻子的朋友圈:
兒子說:爸爸不在家,我是男子漢!我有兩個驕傲的男人。
“我在武漢,她在青神,我們每天通過微信、朋友圈了解彼此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看到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就安心了。”王齊說,在武漢方艙醫院援助的日子里,他和妻子通過朋友圈互報平安、互相安慰、共同抗疫,希望早日打贏這場戰“疫”,早日與家人團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