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2-25 09:26:36
責任編輯:雷堯
彭山區公義鎮紅旗村養老服務分中心,老人們正在包餃子。
眉山網記者 李幸 文/圖
12月24日,在位于東坡區復興鎮的東坡區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點,醫生和護士準時開始“查房”,為老人們測量血壓、體溫和脈搏。這是我市探索“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的機構之一,這里每天都有1名醫生、2名護士輪流駐守。
眉山是我省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市州之一,目前,全市有60歲以上老人約77萬人,老齡化率達到22%,其中農村老人占比達到76%?!袄嫌兴B,老有所樂,老有所依”是老人們共同的心愿。
如何走出養老困境,特別是農村養老困境?我市按照“健全體制機制、構建服務平臺、培育服務主體、豐富服務內容、提升管理水平”的總體思路,以探索符合農村養老服務新路子為目標,開展了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經過兩年的探索和實踐,全市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初步建立起了“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農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農村養老服務“四個三”機制,努力給老人們一個“最美夕陽紅”。
夯實三個保障
提升養老服務體系
近年來,我市將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重要內容,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通知》《眉山市關于進一步做好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市委常委會每年聽取養老工作匯報,市政府主要領導每年現場辦公專題調研養老工作……一系列舉措為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持。
兩年來,市財政投入1100萬元、區縣財政投入2300萬元用于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先后在40個鄉鎮開展試點。在黨政引領、部門聯動、區縣統籌下,全市因地制宜給予政策、資金、設施、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形成了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合力。
彭山區謝家街道辦事處吳堰村毛河院子便是合力推動養老體系建設最好的詮釋之一。毛河院子位于毛河邊,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它是一個屠宰場。今年3月,屠宰場因對毛河造成污染被關閉,土地閑置后,當地按照“以舊修舊”的原則,整合文化、民政、農業等資源,將其改造成文化大院。
如今的毛河院子,保留了上個世紀60年代的建筑風貌。它不僅是吳堰村養老服務分中心,也成為集文體活動、文明實踐、日間照料等為一體的鄉村集聚點。
打造三個陣地
多樣服務愉悅身心
在洪雅縣中保鎮宋安村養老服務分中心,宋裕明老人喜歡來這里看書練字。“早上就過來看看書、練練字,下午就和其他人下棋、打乒乓球?!?/p>
除了養老服務分中心,宋安村還有7個村民服務點,開設了超市、理發屋、醫務室等;村里還投入資金新建了30米的養老文化長廊,建成280米康養步道,養老設施得到極大提升。
而在中保鎮上,投入129萬元改造的養老服務中心也在不久前開放運營。該中心通過公建民營引進專業養老機構經營,實現了社區養老、日間照料、機構養老一體融合發展。
從養老服務點、養老服務分中心到養老服務中心,從小組、村(社區)到鄉鎮,如今,我市正按照“提質擴面”的要求逐步鋪開,打造層層覆蓋的三級養老陣地,實現“家門口養老”“互助式養老”和“社會化養老”。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以鄉鎮敬老院為依托,開展“適老化”及護理型床位改造,探索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委托管理社會化改革,把農村敬老院改造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失能特困人員康養中心。
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完成老化改造的敬老院30個;建成失能特困人員康養中心4個;實施公建民營的敬老院6個,實施委托管理的敬老院1個。此外,全市建成了養老服務分中心156個,累計建成養老服務點302個。
建立三支隊伍
細致關懷“以心換心”
61歲的姚永富一年多前來到東坡區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點時,由于腿部患有疾病,無法下床,除了能穿衣服,其他難以自理。但是在集中供養點,有專業的社工精心護理,有志愿服務隊為他排憂解困,半年時間,姚永富就能自己坐輪椅出門活動了?!澳菚r候他們給我翻身,幫我端屎端尿,把我照顧得很好。”一直一個人生活的姚永富,在供養點里感受到了來自“陌生人”的溫暖。
為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提升養老質量,我市建立了互助服務隊、專業服務隊和志愿服務隊三支隊伍,編織起全市敬老愛老孝老的“大網”。其中,互助服務隊按照“低齡幫高齡、健康助失能”的思路,通過定期培訓、互助積分的方式,讓60歲左右的“年輕老人”為高齡或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務,完成服務的老人可在“時間銀行”存儲積分,積分可兌換物資、可接受或贈予他人服務。專業服務隊為政府購買服務,引進的專業為老服務社會組織,這些組織不僅自身能服務老人,還能通過培訓在社區或農村孵化一批社工,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專業隊伍”。志愿服務隊則是依托基層黨員、村組干部等組建的便民服務隊,他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發揮自身特色,給予老人身心關懷。
服務隊成員“以心換心”,在照顧老人的同時,也收獲著感動。
東坡區復興鎮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點是我市首家集養老、醫療、康復、護理為一體的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機構,要照顧失能、半失能老人,困難重重。但護工曾曉燕感受到最多的還是開心,“他們會經常跟我們說辛苦了,看到他們開心我也很開心。”
在眉山市友情養老托護中心,護工饒山同樣收獲了這樣的感動?!八?,從衣服兜里摸了好久,摸出了一個橘子給我。”饒山感慨道,當護工5年,她把每一位老人都當成了親人,給予精心照顧。有一次,在照顧一位老人的過程中,老人從懷中摸出一個橘子請她吃,讓她特別感動。
做好三種服務
養老模式走向多元
“希望打工的兒子回家過年?!薄跋M蠹业纳眢w健健康康?!薄?,在丹棱縣桂花村養老服務站,老人們將樸素的心愿寫在卡片上交給前來服務的志愿者。“搞這個微心愿活動,是想讓老人們說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我們和志愿者盡力幫老人實現,讓他們的生活更有盼頭?!痹摽h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
志愿者陳光榮經常來這個服務點,給老人們倒水、服務,和他們聊天?!拔矣袝r會問老人們心頭在想啥,鼓勵他們寫出來。”陳光榮說,其實很多時候,老人的愿望就是能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精神關懷。
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精神關懷——在眉山,不論是在養老機構還是在村組養老服務站點,不論是醫護工作人員還是三支服務隊都努力踐行著這樣的理念。他們采取微心愿活動、集體生日宴、文藝演出等方式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他們與老人們結成“一對一”幫扶服務對子,定期開展巡訪、助潔、談心、幫做農活、重病探訪等陪伴活動,切實提高養老服務質量,讓老人們的晚年充滿溫馨與歡樂。
“我們通過三個保障,依托三個陣地和三支隊伍,努力為全市老人提供信息化、集中式、個性化服務,讓養老服務從單一的生活照料向多樣化、多層次服務轉變?!笔忻裾窒嚓P負責人表示。
此外,全市正在建設全方位、一體化的“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政府通過平臺可實現對養老服務中心、分中心服務情況的運營監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