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1-27 10:01:32
責任編輯:任楓楓
8月30日,我市舉行首批天府眉山高端人才項目頒證儀式,對入選的1個高端創新團隊項目、1個高端創業人才項目、2個高端創新人才項目進行現場頒獎;
11月1日,中共四川天府新區眉山工作委員會、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管理委員會公布一則面向全國公開選調工作人員的公告,公開選調共44個崗位,61個名額;
11月5日,市政府決定命名甘俊林等55名同志為首批眉州本土菁才。
系列舉措的推進落實是我市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及培育本土人才的縮影。近年來,為進一步營造聚才、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環境,我市充分尊重人才特點和市場規律,探索建立起了更加靈活、開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機制,努力實現廣開進賢路、廣招四方才。
出臺政策打好“組合拳”引育人才
去年底,首批150名“眉州名師”培育對象集中培訓班開班,培育對象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各學段、學科;今年9月,市農業農村局在全國著名農業高等學府南京農業大學舉辦第二批“眉州田園名星”示范培訓,50名培育對象參訓結業……
去年5月以來,我市以“眉州本土菁才培育行動”為抓手,大力實施眉州名匠、名醫、名師、名廚、文藝名家、創新型企業家、創新型科技人才等8個培育計劃。市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發出240萬元資助經費,通過“定標準、選對象、強培育、評名家、重使用”五步法,優選出480名本土優才進行深度培育,打造眉山高素質本土產業人才大軍。
同時,自去年底以來,全市大力實施優才工程,圍繞“本土育、高端引、精準用、事業留”,先后制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眉山優才工程”實施方案》,配套出臺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專項編制、項目資助等八方面政策文件,基本構建起了眉山人才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用人才“活水”增添發展動力。
按眉山建設“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范市”的定位,去年初,我市部署了四個方面16個重點項目計劃,其中包括赴外引進高層次人才、培育八大本土菁才、青年人才儲備、重點領域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等重要內容。
去年8月,我市拿出68個崗位面向全國引進人才;9月,借力海科會海外創新人才眉山行活動,聘請了3名海外引才顧問;10月以來,又陸續前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引才,按計劃將引進444名碩博畢業生和急需緊缺專業本科生。
不僅如此,近年來,通過組團引進高層次人才,我市不斷推動著各領域發展。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建是東坡區引進的專家型人才。在劉建的帶領下,企業S-誘抗素研發團隊成功入選省級高層次人才團隊,團隊自主研發的S-誘抗素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以美麗宜居城市環境留住人才
午后,市民們漫步在清幽的長廊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享受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曼妙時光……位于東坡島上的東坡城市濕地公園(二期)于去年初開園,與2014年開放的東坡城市濕地公園一期連成一片,是眉山城市的“生態綠心”“城市會客廳”。
而東坡城市濕地公園正是我市打造美麗宜居城市環境的工程之一。近年來,眉山市新增城市公園綠地10000余畝,建成東坡城市濕地公園(二期)、濱江公園、櫻花博覽園、田錫水景公園、齊樂公園等多個大型公園,全市各類公園增加至138個。
“來到眉山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這里湖多、樹多、公園多,空氣太清新了。”近日,從宜賓考入我市的公務員劉洋告訴記者,眉山的優美人居環境堅定了他留下來的信心。
建設“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范市”,眉山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優化營商環境、做強人才服務或許能夠有效地吸引人才,但只有堅持高品質環境的打造,建設美麗宜居的城市環境,才能真正長久地留住人才。
近年來,我市充分利用市域山、水、城、田、林有機結合的自然稟賦,深入實施“千湖之城、綠海明珠、百園之市”三大工程,構建“三山三水、百園百廊、千湖千村”的城市秀美生態空間。“眉山建設公園城市具備深厚的生態底蘊。”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三大工程,為眉山建設公園城市交織出了一幅山水交融、翰墨飄香的美麗畫卷。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為了留住人才,我市正不斷加強城市的軟硬件建設,讓來眉就業的各層次人才減少后顧之憂,讓他們看到美麗眉山的可持續性、可依賴性,有了“來了不想走”的念頭,進而留住城市的未來。
內涵發展高等教育培養人才
近年來,我市一方面抓住機遇,把引進高校作為城市引智的重要舉措,引進了像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四川工商學院、中國武警警官學院等一批高校入駐。另一方面,不斷開展校地企合作,與香港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四川大學簽署《眉山市-四川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一座城市擁有高校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乎其發展前途、科研創新力量、社會影響力、城市知名度和親和力,以及城市青春度與活力。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已先后與香港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簽約合作,實現高等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不僅如此,我市拓展高校“朋友圈”的步伐也有目共睹,各相關部門不斷加強引進高校的跟蹤服務工作,引進高校的工程建設也在按計劃推進。目前,全市已培育各類高校12所,高校總數居全省前三,在眉高校師生規模達8萬余人,這為眉山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多人才支持。
為助推眉山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建設,2017年年底,我市出臺了《眉山市“十三五”教育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其中,內涵發展高等教育被擺放在了重要位置。
近年來,我市不斷優化教育結構,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穩步發展本科教育,擴大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規模。同時,通過優化專業結構,推進本科和高職高專綜合改革,以適應就業、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需要。
為進一步夯實“中國川廚之鄉”建設基礎,2017年,我市組建成立了“東坡味道食品產業學院”和“東坡烹飪學院”,為“味在眉山”千億產業,集聚食品行業高端人才。同樣,為了打造技能型人才,我市還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今年9月,眉山職業技術學院與信利(仁壽)高端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信利訂單班”聯合培養合作協議,成為我市職業教育的一大亮點。
巢已筑,鳳凰臨。我市正不斷推進人才工作的“引、留、用”,讓人才回歸猶如活泉,讓眉山發展綻放魅力。
眉山網記者 馬詩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