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1-07 15:24:43
責任編輯:任楓楓
嶄新的校舍拔地而起;明亮的教室里不再人滿為患、粉塵飛揚;孩子們可以在偌大的綠茵場上奔跑,在干凈的食堂內吃上香噴噴的午飯……無論是城區還是鄉鎮,孩子們歡樂的笑聲、家長們滿意的笑臉,都是我市履行教育職責工作取得成就的最直觀、最生動的體現。
強市必先強教。近年來,我市組建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完善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體制;成立市委教育工委,發揮對全市學校黨組織和學校黨建工作的統籌領導作用。同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教育事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黨政高度重視
確保教育優先“東風勁吹”
習近平總書記講“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我市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導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努力開創眉山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為此,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聚焦教育優先發展,夯實政府責任,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資金投入、公共資源配置等方面始終優先保障教育發展。4年來,累計教育總投入達220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130萬平方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市委、市政府還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市”目標,著力打造“教育高地”。政府規劃進一步明晰,部門聯動進一步加強,教育優先發展的認識和格局進一步形成。
加快學校建設
切實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近年來,隨著我市教育改革的深入實施,各類教育重點項目有序推進,落地見效。
11月1日,記者走進今年剛落成開校的蘇洵小學,整齊的教學樓、完善的教學設備、美麗的校園環境……處處給人一股活潑清新之感。它在結束城市西北片區無公辦小學歷史的同時,也成為市委市政府關注民生、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需求的縮影。
僅在2018年,我市就完成基礎教育設施建設6.5億元,新建和改擴建校舍7.8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公辦幼兒園22所,擴容城區義務教育學校14所,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8個、56人以上大班額369個,“全面改薄”工程投資和設備采購完成情況居全省前列。2019年秋季,全市18所學校建成投入,新增學位3萬余個。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作為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關鍵環節和核心要素。我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教師師德師風、招聘錄用、職稱評聘、培養培訓、考核評價、績效工資保障長效機制,教師獎勵性績效全面落實。
2018年以來,補充教師1476人,培訓校園長和教師54258人次,交流輪崗781人,培養省市級骨干教師1800人。實施“眉山優才工程”,選拔“眉州名師”2批次42人,組建名師工作室,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落實立德樹人
統籌資源力促優質均衡
“讓每一個孩子陽光燦爛,讓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我市堅持立德樹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素質教育成果豐碩:德育工作經驗全省交流,2所學校德育經驗被評為全國典型;3所學校被評為“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試驗校”;組織中小學生赴瑞典、日本、俄羅斯等國開展研學交流,東坡童聲合唱團赴瑞典哥德堡參加2019世界合唱大獎賽暨第四屆歐洲合唱比賽獲公開賽金獎。
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近年來,我市實施學前教育新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扎實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推進了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大力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差距,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加快解決“鄉村弱、城鎮擠”等問題,推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高中階段普及攻堅,推進了兩類高中協調優質發展;調整優化在眉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的結構及專業設置,強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推進眉山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同時,積極引進了一批優質民辦教育資源落戶眉山;對民辦學校及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規范化管理,落實年檢、公告、整改、退出機制,促進民辦教育發展。堅持一個不能少,落實貧困、留守、隨遷等特殊群體學生教育保護工作,推進教育脫貧攻堅。
截至目前,我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5%,學前教育經驗在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縣域內基本均衡全部實現。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教學質量處于全省第一方陣。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96.33%,特殊教育經驗被央視4次播報。市域內高校達到12所,在眉高校數居全省前三。
記者 殷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