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9-01 12:22:41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周六服務不“打烊”,方便企業和群眾。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了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為此,成都平原經濟區八市積極探索成都平原經濟區同城化發展、一體化發展新路子。
為吸引更多優質資源、推動區域整體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成都平原經濟區八市在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方面下足了功夫,不斷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行政效能,優化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完善“最多跑一次”“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協同合作,同步清理和廢除妨礙市場統一和公平競爭等各項規定和做法,著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眉山網記者 陳燕利 整理
成都
打造國際化
營商環境先進城市
到2019年底,所有涉企事項網上可辦率提高至95%以上,辦理時限壓縮30%以上;到2020年底,力爭涉企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今年初,成都將2019年確定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把創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并推出“1+10”行動方案,明確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的具體目標和實踐路徑。
成都提出,將以企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抓手,聚焦市場準入、政務效率、要素配置、市場監管和權益保護五個重點,全力沖刺進入全球營商環境先進城市前列。到2019年底,營商環境短板弱項明顯改善,所有涉企事項網上可辦率提高至95%以上,辦理時限壓縮30%以上,部分領域營商環境指標達到國際公認的先進水平;到2020年底,以企業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力爭涉企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各領域營商環境指標全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排名中位居前十強,加快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
一系列大膽創新突破,旨在破解企業反映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為此,成都制定了《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的行動方案》和與之配套的10個行動計劃,從五個重點著力創新突破。同時,從開辦到注銷,成都還力圖構建起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將企業開辦必備流程環節精簡至“工商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發票、社會保險登記”四個環節,大力推廣“首證通”新模式,確保把開辦時間壓減到5個工作日;全面推進企業簡易注銷,壓縮企業簡易注銷登記公告時間為20個自然日,公告期屆滿無異議的,在3個工作日內作出準予簡易注銷決定。
據悉,成都還將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積極引入市場化專業機構對營商環境進行專業化評價,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優化調整。
德陽
2019年底
全面實現“最多跑一次”
為進一步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德陽印發《德陽市“營商環境提升年”工作推進方案》,在全市范圍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
根據《方案》,到2019年底,主要指標和重要改革將取得突破性進展,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全面實現“一網通辦”和“最多跑一次”,開辦企業全流程辦理時間壓縮到3個工作日內,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按項目分類控制在70、80、90、100個工作日內,不動產登記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獲得電力辦理時限壓減一半以上,整體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各項指標排名全省前列。
《方案》明確,在“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中,德陽將以服務企業和民生需求為導向,對標國際國內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全面建設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開放包容的貿易環境、支撐有力的金融環境、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寬松優越的稅費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規范嚴明的監管環境、科學透明的政策環境,積極打造國內一流、西部領先的營商環境高地。
《方案》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出臺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地生效,并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市級部門要根據《方案》,細化制定推進措施,進一步量化年度目標任務,實施項目清單式管理,確保各項工作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同時,將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內容,定期不定期對工作推進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和交辦督辦。
綿陽
2020年
將實現營商環境動態監測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亦是一座城市重要的發展基礎。
為企業當好“店小二”,為營商環境“放大招”,今年年初,綿陽印發《綿陽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任務清單》,并提出:今年底前,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80%,在2020年底前全面實現“一網通辦”,逐步實現“一次都不跑”,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清單》確定了102條任務,涉及市紀委(監委)、市政府辦、市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等25個牽頭部門,不僅涵蓋了“庸懶散浮拖”專項整治行動、新建或改造提升市縣鄉三級政務服務實體大廳等內容,而且進一步梳理并公布“同城通辦”“就近能辦”“異地可辦”事項清單。
以“最多跑一次”為例,《清單》明確,綿陽將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辦理模式,確保今年8月底前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一窗通辦”和“最多跑一次”。
同時,為推動任務清單落到實處,綿陽還將對各縣(市、區)、園區營商環境進行評價并公布排名,2020年將實現營商環境動態監測。
眉山
打造環成都經濟圈
營商環境高地
為積極對標國內最好水平、最高標準,固優補短,結合實際,眉山市采取四項措施,精準施策、優化提升營商環境,進一步打造環成都經濟圈營商環境高地。
創新特色個性服務。在深化堅持“紅色代辦”服務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特色服務,為市民提供延時、錯峰服務。同時,推進重大項目提速增效,對部分未取得土地使用權但主體相對明確的重大投資項目,激活“模擬審批”模式,采取“容缺預審”“并聯審批”“多評合一”“多圖聯審”方式統籌辦理,實現項目開建“零等待”。
打造服務金字招牌。圍繞“審批時限最短、群眾跑路最少、服務質量最優”目標,大力倡導“店小二”服務精神,做細“一站通辦”品牌。持續深化彭山區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和“最多跑一次”“一窗進出、一網通辦”改革,做亮“隨時可辦”品牌。設置24小時“不打烊”政務服務專區,市民通過身份證或人臉識別系統進入自助服務專區隨時辦理民生類業務,做響“隨處可辦”名牌。積極推出“掌上服務”,加快推進“眉山天府市民云”項目建設,讓市民共享成都、眉山兩地婚育嬰幼、文體教育、民生保障、就業創業、交通旅游等高品質生活服務,做優“特色服務”品牌。推動市公安局“出入有境、服務無境”,市稅務局“為國聚財、為民收稅”等服務品牌創建和服務理念構建,在全市唱響“投資到眉山、事事幫您辦、事事都好辦”等營商環境“好聲音”。
強化服務標準建設。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只要涉及企業和群眾申請辦理、要找政府的“門”的事項,按標準化管理有關要求,編制統一標準化辦事指南、申請材料等。積極推進硬件建設標準化、審批流程標準化、網上服務標準化、內部管理標準化四大標準化建設,將政府部門“抽屜”“口袋”“腦袋”里的標準與要求放到“桌面”上,實現政務服務“認流程不認面孔、認標準不認關系”,實施精準供給、無差別化服務。
抓好營商環境政策落地。一是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營商環境提升年”工作部署,深入實施行政審批提質增效、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化水平、著力強化市場監管;二是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企業滿意為標準,全力推動眉山市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0條”“工業發展10條”措施的落實落地,幫助民營企業破解融資、用地、用工、環保等問題;三是全面落實民營企業公開接待日制度,做好民營經濟、工業發展政策解讀,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咨詢服務,幫助解決生產經營發展難題,實打實培育企業、扶持產業,努力打造環成都經濟圈營商環境高地。
樂山
“五大行動”“三篇文章”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促進行政審批提質增效,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活力,樂山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五大行動”,做好優化營商環境“三篇文章”,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著眼新職能職責,主動開展優化營商環境“五大行動”。開展營商環境大調研,全覆蓋“請進來”座談交流,點對點“走出去”實地調研,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研究分析全市營商環境現狀;開展優化環境大服務,深入“一總部三基地”,送政務服務進園區進企業,強化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平臺管理,實施“局長進大廳”活動,推動市級部門負責人到政務服務大廳現場指導、協調、受理、辦理政務服務事項;開展審批改革大交流,召開現場會、研討會,總結推廣市中區、夾江縣試點經驗,全面推進全市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工作;開展營商環境大講堂,推進線下輔導,延伸線上服務,實現精準輔導、按需輔導;開展平臺功能大拓展,不斷優化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數據應用,率先開展全省“公安政務一體化服務平臺”試點,組織市縣聯動培訓,推進平臺服務向基層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
同時,樂山還將持續做好增強服務質效、完善服務體系、提升管理水平“三篇文章”,通過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拓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全覆蓋,實現“最多跑一次”,完善重大項目代辦服務機制,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支持峨眉山市符溪鎮實施政務服務事項下沉改革,支持樂山高新區建設“審批便民示范區”,深化政務服務國家級標準化試點,推進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陣地建設,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制度,抓好營商環境重點工作落實,建立營商環境督查問責機制等,推進政務服務轉型升級,打造全省營商環境樂山實踐。
資陽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資陽認真貫徹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落地落實。對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附加條件,在政府采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等招標中,嚴禁對民營企業設置特殊條款,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
實行“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監管責任清單制度”和“企業住所(經營場所)負面清單制度”,允許“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進一步放寬經營場所限制。
截至6月底,該市核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7.06萬戶,2019年上半年全市辦理全程電子化登記2597件。
建立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工作機制,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支持民間資本參股或組建產業投資基金、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國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宇良機械參與中車傳動混改并控股。
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推進全流程電子化招標,嚴禁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民間資本進入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領域,嚴禁以限定經營、購買、使用特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方式限制競爭。
還著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實施政務服務“網辦郵送不跑路”,優化集中行政審批機構,設立企業開辦綜合窗口,推行企業開辦“一窗通”,企業開辦必備流程環節精簡至4個,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4個工作日,比省政府統一要求提速20%;納稅人報送資料精簡25%以上,網上辦稅實現80%以上,50%以上涉稅事項一次辦結,辦稅時間壓縮10%以上。
同時,全面推進投資建設項目“一窗進出”,投資項目行政審批時限壓縮到80個工作日內,工業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證核發時限壓縮到50個工作日以內。
遂寧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實現政企互利雙贏
為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營商環境突出問題,遂寧市緊緊圍繞實現群眾和企業“少跑路、好辦事、不添堵”,從減少市場準入限制、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優化審批流程、創新監管方式等23個方面明確了60項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扎實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工作。
記者了解到,繼船山、射洪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改革試點,推進審批和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后,今年,遂寧各縣(區)結合機構改革將相繼成立行政審批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改革的有序推進將不斷夯實營商環境基礎。此外,遂寧市將依法縮減審批服務事項,推動除中、省有明確規定外的行政審批實現全部下放縣(區)、市直園區。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許可事項前置條件,取消企業項目備案資金信用證明、水土保持批復、安全評估意見、環境營商評價審批文件(重特大項目除外)4個前置條件。
在進一步放寬社會領域行業準入方面,遂寧市將社會辦醫納入總體規劃,進一步簡化養老產業中社會組織登記流程,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民辦教育政策法規。在推進“多證合一“改革方面,截至2019年3月底,全市已辦理”多證合一“營業執照5611戶,集約市場注入新模式正逐步形成。
據悉,今年遂寧市還將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確保2019年底,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基本實現“一網、一門、一次”。
雅安
滿滿干貨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近日,雅安市出臺《雅安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拿出滿滿干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行動計劃》提出,要從加快構建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著力營造競爭中性的市場環境、持續建設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痛點、堵點、難點,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努力開創雅安營商環境新局面。
《行動計劃》明確,力爭到2020年,初步形成法制體系更加完善、市場環境更加公平、政策環境更加透明、政務環境更加高效的營商環境,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全市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