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22 21:28:00
責任編輯:雷堯
被困群眾被解救。
搜救被困群眾。
武警官兵解救受困群眾。
洪水淹沒道路。
鄉鎮黨員干部積極開展救援。
群眾積極開展自救。
眉山網記者 殷勇 方青卓 文/圖
自7月21日晚8時起,我市各區縣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來自市氣象部門消息,截至7月22日12時,全市202個雨量監測點中,累計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共有8站,最大降雨量在丹棱縣張場鎮大田坎村,為243.3毫米,達到今年統計最高。
經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初步統計,我市丹棱、洪雅、青神3個縣共19個鄉鎮發生洪澇災害,出現房屋倒損、農作物受災,道路等基礎設施垮塌等災情。
災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面對災害,全市干群勠力同心,大力發揚“忠于職責、不畏艱難”的防汛救災精神,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搶險救災各項工作仍在繼續,暫無人員傷亡。
丹棱縣:干群合力 搶險救災
7月21日晚8時至22日12時,丹棱縣普降大暴雨,最大降雨量在丹棱縣張場鎮大田坎村,為243.3毫米,這也是全市最大降雨量。受暴雨影響,該縣張場鎮、雙橋鎮、仁美鎮部分村莊被淹,近百名群眾被困。
為全力應對雨情,丹棱縣各級各部門積極行動,調動武警、消防、公安、特警、社會救援力量等1000余人參與救災,并得到了市武警支隊、消防救援支隊的全力支援。
武警眉山支隊接到救援命令后,緊急出動70余名官兵攜帶沖鋒舟、救生艇、救生衣,火速馳援丹棱,轉移受災群眾。22日凌晨5時15分,該支隊抵達受災區域展開救援行動。“當時,現場已是一片汪洋,房屋農田均被水浸泡,河水湍急,水流最深處近3米,加之下雨天黑,能見度低,給救援部隊帶來了極大困難。”該支隊支隊長嚴建勇說。
經過5個小時的奮斗,救援官兵共轉移仁美鎮中心村三組被困群眾50余人。截至記者發稿前,救援官兵共解救被困群眾近百人,無人員傷亡報告。
在雙橋鎮場鎮,沿街商鋪幾乎全部進水,從22日凌晨2點開始,當地政府便組織救援力量轉移安置群眾,羅文超便是其中一員,作為一名黨員,他在接到任務后,迅速投入工作,和同事一起積極轉移被困群眾。“防汛搶險危急關頭,群眾生命安全是第一位。”記者見到羅文超時,他已經連續在水中工作了6個小時。
其實,羅文超只是此次參與防汛救災工作的廣大黨員的一個縮影。面對險情,我市黨員干部日夜堅守在受災點,挨家挨戶查看有無險情,身體力行堅守在抗洪救災第一線,用實際行動將黨的溫暖傳遞給了群眾。
災情發生后,除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在開展搶險,受災群眾也在積極開展自救,盡最大努力彌補損失。
在張場鎮河灣大橋橋頭一家副食店,暴雨造成嚴重積水,大量家具、商品被淹。當天中午12時,店主邵興文和家人一起將家具、商品搬到屋外。“洪水來得太突然,店里啥都沒來得及搬走。”邵興文說,眼看雨小了,我們就開始清掃店鋪,整理商品,希望能盡量挽回一點損失。
在仁美鎮小橋村,暴雨將村民馬玉明家的4個葡萄田淹了3個。眼看積水越漲越快,越漲越多,他立即召集附近鄰居幫助救災,“不能等,不能靠,咱們得抓緊想辦法,把田里的水排出去。”經過2個小時的努力,積水終于被排得差不多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