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04 10:14:11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林茂春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必須著力推進組織振興,強化黨建引領,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創新基層治理舉措
黨群活動破解“兩難”
“每個月的18日我們村都會搞黨群集中活動,大家聚在一起,擺談村里最近的事情,村干部給我們講政策,農技專家給我們講技術。”昨(3)日,丹棱縣楊場鎮獅子村1組村民李澤華高興地說,黨群集中活動讓黨員干部群眾之間的距離更近了,群眾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村里的日常事務中。
據悉,2014年7月18日起,獅子村將每個月的18日固定為村里的黨群集中活動日,平均每期參與人數達300人,最多時有近千人參加。村兩委干部在這一天集中議事、集中宣講重要精神和政策,并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組織文藝表演,普及法律法規知識,集中解決矛盾糾紛等。這一創新舉措實現了黨群互動,破解了基層干部組織難、群眾參與難“兩難”問題,優秀經驗得到廣泛推廣。
近年來,獅子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民主自治,不斷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在突出產村相融、強化社會治安等方面亮點紛呈,黨群集中活動日等優秀經驗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廣。
探索推行經驗做法
組織振興亮點紛呈
東坡區白馬鎮龔村和土地鄉花橋村黨建引領探索開展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和組建“資產、土地、勞務、房屋、三產融合”五大股份合作社的“三變五合”改革試點,實現資產量化權變錢、土地入股地生錢、勞力入社力生錢、房屋入股房生錢、資金入股錢生錢。
仁壽縣文宮鎮石家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通過開展“孝心敬老”“優秀黨員”“見義勇為”等評選活動,設立光榮榜宣傳好家庭、好人好事,利用居民大會、壩壩會開展普法教育活動等,營造了和諧文明鄉風,獲得了“全國文明村”“四川省法制示范村”“省級四好村”等眾多稱號。
丹棱縣雙橋鎮團林村黨支部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創新開展支部帶方向、產業黨員帶技術、老黨員帶傳統、流動黨員帶信息、普通黨員帶團結等“五帶”工作法,2016年率先完成脫貧任務,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四好村;率先在全市建設村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智慧團林”,通過手機APP,實現信息即時公開、黨群無縫對接;探索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運行模式,通過集體投入轉股權、引入社會資本、能人技術入股的方式,建成產業基地500余畝。
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組織振興方面探索推行了諸多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對全面推進“六有”新鄉村落地落實起到了重要的引領推動作用。
下足功夫全面推進
提升組織振興水平
為全面推進組織振興,我市在提升基層組織領導力、建立鄉村振興合伙人制度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全面提升基層組織領導力。健全完善“一核多元”治理體系,構建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決策,村民委員會執行,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群團組織、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社會組織為補充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村級治理體系;持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標準、規范化、智慧化“三化”建設,升級手機、電腦、電視“三屏聯動”智慧黨建平臺功能,全市126個鄉鎮、1052個村黨支部注冊上線,5.2萬名黨員實名注冊登錄,實行黨員教育在線開展、黨務工作在線運行、管理督導在線進行、服務事項在線辦理、意見建議在線收集、工作成效在線查考,實現教育服務零距離;推進黨組織聯建,截至目前,全市65個村、10個社區、6個企業、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建30個聯合黨委(黨總支)。
探索建立鄉村振興合伙人制度。大力培養鄉土人才,在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經營者、基層農技推廣骨干中,遴選了50名培育對象,開展分類培育、導師幫帶、田間比武,組織培育對象赴中國農業大學培訓,確保今年培育“眉州田園名星”10名;回引培育致富帶頭人,去年以來,成功吸引128名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力培養村干部,從思想政治素質好、致富帶富能力強、群眾認可度高的優秀農民工中儲備155名后備力量,選拔60名優秀返鄉農民工進入村兩委班子,搭建農民工成才平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