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4-12 10:24:18
責任編輯:羅思源
名片
徐秀容,眉山市彭山區錦城祥瑞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為帶動村民致富增收,她放棄百萬年薪,回鄉從事農業14年,每年為家鄉父老鄉親提供就業崗位300個。
心語
今年,我將利用產業優勢,和周邊群眾一起,組團設立電商平臺、農資服務、勞務合作、農業技術培訓中心,打造彭山首個鄉村電商、物流、勞務服務集散點。
特約通訊員 溫選鵬 眉山網記者 王莉 文/圖
徐秀容在農場里修剪枝葉。
4月9日,在彭山區武陽鎮泉水村2組,300畝的田地里,葡萄、藍莓、柑橘、李子、杏子等果樹長勢正茂。許多農戶正在柑橘林中采果,路邊停著一輛從成都來收購柑橘的大貨車。
“今年的柑橘市場還可以,春見每公斤平均可以賣到8元。”正和村民一起采摘柑橘的徐秀容滿臉笑容地告訴記者,今年她的柑橘產量大概有2萬公斤,價值近20萬元。
返鄉創業 放棄百萬年薪專注種果
今年48歲的徐秀容,初中畢業后就開始在外面務工,先后進過廠,在工地上打過零工。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和拼搏,從2000年開始,她在成都承包工地,年收入上百萬。
日子好起來了,可徐秀容還是高興不起來。“在一次回家后,我發現村子里大片農田荒蕪,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家里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她說,那次對她觸動很大,于是起了回鄉創業的念頭。2005年,懷著對家鄉的思念與帶領村民們致富的決心,徐秀容走上了回鄉創業的道路。
剛流轉土地后,徐秀容不急于搞種植,而是讓田地空置了幾個月。種什么呢?她首先想到了彭山當地的“土特產”柑橘。為學到技術,她到彭山柑橘種植大鎮黃豐拜師學藝。“人家學技術是去問,我學技術是和當地能手一起干。”徐秀容說,為了學好技術,她每天早上8點過就到師父家里,和師父同下地、同干活。
光種柑橘還不夠,她還想開辟藍莓市場。為了解藍莓種植與銷售,徐秀容抽出一個多月時間到四川農業大學學習果樹種植理論,參觀果樹種植基地,請川農大的教授專家到家鄉來現場取土采析論證。現在,每次準備擴大種植規模或者種植新品種時,她都要邀請川農大的教授專家實地前來考察,提出適合種植什么果樹,根據實際情況規劃出家庭農場。
徐秀容的付出,終于在2009年得到了回報。她種植的葡萄、藍莓、柑橘、李子、杏子陸續結果銷售,產值達到100萬元以上。
激勵吸引 夫妻倆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生意順風順水,徐秀容并沒有忘記她當初回鄉的夢想,一直在謀劃怎樣帶動更多鄉親們一起致富。她和村“兩委”干部一起,引導在外取得成功的人士回鄉創業。在她的帶動激勵下,原先認為在農村沒有發展前景的年輕人,紛紛選擇回鄉創業就業。
不僅如此,徐秀容還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請人設計出整個村上的發展規劃,積極幫助當地群眾組建家庭農場。在田間地頭,她辦起了自己的“培訓班”,邀請農業和科技部門舉辦農村創業指導培訓班和科技培訓班,重點培訓現代農業知識、農村實用技術等,講解全區當前的經濟狀況、資源優勢、發展方向和優惠政策等,組織村上的農民到其他新農村發展示范點參觀學習。
“我回鄉創業成功了,我要為家鄉的父老鄉親提供就業崗位,提供技術支持,為家鄉振興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徐秀容對今后發展充滿信心,她表示,村子能發展,企業能辦好,與各級黨委政府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重視和大力支持分不開。
在妻子的影響下,徐秀容的丈夫秦丹也辭掉工作回鄉創業。目前,夫妻倆不僅在武陽鎮泉水村流轉土地150畝成立了丹德家庭農場,還在鳳鳴鎮石家村、寶珠村、江漁村流轉土地1500畝,成立了錦城祥瑞農業有限公司、容德專業合作社、奎滹家庭農場,投入資金達到1500萬元,每年為當地村民提供300個就業崗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