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28 09:40:07
責任編輯:陳敏
東林
前不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文化2030|城鄉發展: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在眉山召開。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會議向全球推廣了12條眉山經驗,這是對眉山保護傳承發展古村落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肯定;同時也反映了眉山在城鎮化進程中,堅持保護古村落風貌文化,為原住民留住鄉愁的生動實踐。
古村落是城市的歷史記憶,是本土文化的根與魂,是老祖宗留給后人寶貴的歷史財富和文化資源。筆者認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古村落建筑及依附其間的古村文化難免會受到沖擊。但只要我們在古村發展中始終秉持“留住鄉親、留住鄉愁”的理念,尊重村民的意愿、維護好村民的權益,這樣村民才愿意留住在村子里,愿為保護村落風貌文化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如此,古村落不僅得以保護,還留住了古村的根和魂——因為人才是古村落的“活傳統”。
村民是創造村落歷史的主體,保護傳統村落,關鍵是要讓村民從被動保護轉變為自覺保護,要讓他們切實感到,保護村落就是自家的事。因為,古村文化保護是為了使原生態的生活氣息、風土人情、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和諧適應的生活建設過程,而不僅是修繕物質載體——古村落、老建筑的過程。有村落無村民、有文物沒文化,“記得住鄉愁”這一美好愿景就會落空,這樣的結局一定不是我們所期盼的,必須提前規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