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2-02 10:40:38
責任編輯:陳敏
墨蘭
連日來,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醫療保障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等一批新組建機構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我市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機構改革精神,扎實有序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一步。
新機構掛牌是機構改革的階段性成果,但決不能為掛牌而掛牌,為改革而改革。掛牌后的情況更復雜、任務更艱巨、責任更重大,必須下更大決心、更大力氣抓細抓實抓好,切實抓出成效實現新作為。
機構改革的實質就是把職能相近、有機聯系的單位部門整合在一起,以便提高效率、科學運行。從職能上,整合后的新機構,決不是原單位部門職能的機械相加、外在組合,“換湯不換藥”,而是從“整合”向“融合”的轉化。“融合”就是要把新機構的職能放到一個大系統中來考慮,科學設置內部機構,明確各自職能,各機構各職能之間環環相扣、內在銜接、合理制約、科學運行,在融入融合中更加激發出自身內在活力。
從運行來上說,新機構整合組建后,只能標志著靜態組成,還沒有動態運行。機構改革決不是“畢其功于一役”,而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積累、不斷完善的過程。要在進一步的探索中獲得更直接更鮮活的經驗,在積累積淀中不斷實現認識和實踐的飛躍,從而不斷提高運用辯證思維、遵循客觀規律的能力,牢牢把握機構改革主動權,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提高,行穩致遠。
機構改革是否成功,不是機構改革本身說了算,而是用實踐來檢驗,這個實踐就是機構改革所帶來的新面貌、新局面、新氣象、新作為,而且這種新變化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的,要在機構改革后機關和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務水平、辦事能力、窗口形象、群眾評價、指標體系、發展后勁上充分體現出來,這些綜合因素、實際效果是檢驗機構改革成效大小的重要標準,這個標準成為進一步深化機構改革的“指揮棒”和“調節器”,使其良性循環、辯證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