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5-28 08:59:18
責任編輯:李佳倫
東坡“喚魚聯姻”傳奇激蕩岷江碧波,非遺龍舟競渡點燃端午激情。5月29日,四川省“百舟競渡迎端午”青神分會場活動將在青神縣喚魚公園啟幕。這場以北宋文豪蘇軾“喚魚聯姻”愛情故事為底色的龍舟盛會,不僅將再現“百舸爭流搶彩鴨”的民俗場景,更創新推出四大主題文旅活動,讓非遺技藝、詩詞碑刻與龍舟鼓點共舞,在粽香四溢中演繹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書寫著千年龍舟文化“劈波斬浪”的新篇章。
近千年時光流轉,一段浪漫姻緣與龍舟競渡的傳說,在青神縣代代相傳。
“搶鴨子”,這個在青神龍舟賽上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蘇軾在青神中巖求學期間,與恩師王方之女王弗相遇相知。二人于“喚魚池”畔,默契地為池中魚兒命名,成就“喚魚聯姻”的千古美談。婚期定在農歷五月十五,迎親當日,王家船隊沿岷江順流而下迎接蘇軾,船隊鼓樂齊鳴,熱鬧非凡。為增添喜慶氛圍,眾人在江中投放鴨子,引得村民爭相搶奪,場面歡騰。此后,青神瑞峰鎮為紀念這一盛事,每年農歷五月十五都會舉辦龍舟賽和“搶鴨子”活動,這一習俗至今仍保留著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
除了“搶鴨子”,青神龍舟賽還巧妙融合了牛兒燈、舞獅、川劇變臉等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讓觀眾在感受龍舟競技激情的同時,全方位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傳承弘揚瑞峰龍舟這項省級非遺,青神縣下足功夫:每年定期舉辦龍舟技藝傳承班,2024年與成都藝術職業大學產教融合,組建成藝大學龍舟男、女隊,為龍舟運動注入新鮮血液;將龍舟文化與東坡文化有機結合,開發“龍舟+研學”等新型體驗項目,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龍舟文化活動……通過一系列系統化保護和創新性發展舉措,青神龍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據悉,此次龍舟賽在岷江喚魚公園段舉辦。在這里,游客不僅能欣賞到龍舟健兒奮勇爭先的矯健身姿,還能漫步喚魚公園中,通過園內蘇母祠,以及詩詞碑刻、文化雕塑等,深入了解東坡文化,感受青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聲聲非遺龍舟鼓,振奮岷江兩岸人。目前,青神縣各鄉鎮代表隊正在加緊訓練備戰。
“鼓聲一響,力量就來!”5月22日,青神縣瑞峰鎮的江面上,瑞峰龍舟隊開啟了今年第一場訓練,激昂的鼓點打破了江面的平靜,也喚醒了隊員們心中對龍舟運動的無限熱情。這支由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組成的隊伍,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當地龍舟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
鼓手黃巧明,平日里是服務群眾的“片長”,但一到端午,她就化身龍舟上的“靈魂人物”,以鏗鏘有力的鼓點引領隊伍的節奏。
槳手高杰是一名建筑工人,因妻子是瑞峰人,他也成了半個瑞峰人。此前聽人說“劃龍舟很來勁,只要劃了一年,年年都想干”“大家在一起干,安逸”,于是就報名參加了今年的龍舟賽。在參與第一天的訓練后,他感慨道:“確實如此,當大家一起為了一個目標前進的時候,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槳手侯永勤受爺爺影響,從小就對龍舟充滿向往,2022年,28歲的他終于實現夢想,今年,他還鼓勵表姐夫高杰一同加入。在他看來,劃龍舟既能強身健體,又能深刻感受團隊力量。
而57歲的槳手魯義更是隊中的“傳奇人物”,家住瑞峰鎮劉家場社區9組的他,已經劃了40來年龍舟,劃船技術高超。看到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這項運動,魯義欣慰地說:“這些年來劃龍舟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我們瑞峰龍舟會傳承得越來越好。”教練毛樹全也透露,每年在群里通知劃龍舟,報名人數總是遠超成隊所需,甚至還有許多外地愛好者慕名而來,足以見得瑞峰龍舟的吸引力。
不僅是在瑞峰鎮,龍舟文化早已深深融入青神人的血脈。
青竹街道程家嘴村的龍舟隊伍,將訓練地點選在岷江青神城區段。當古樸的龍舟穿梭于城市高樓大廈之間,當船槳在江面上留下一道道美麗的波紋,一幅現代與傳統交融的獨特畫卷徐徐展開。這里沒有專業的龍舟運動員,只有熱愛生活、鐘情傳統文化的普通村民。
鼓手朱明全握著鼓槌,眼神堅定地說:“別看我們這里中老年人多,但是大家都是槳一到手,感覺全有。”在訓練過程中,村民們彼此鼓勵、相互配合,不斷調整動作,力求在龍舟競渡時展現出最佳狀態。據了解,程家嘴村這支隊伍,不僅將參加青神本地的龍舟賽,還將應邀到外地參加比賽。“我們的隊伍已經拿過很多次獎牌,今年我們還將把團結奮斗這股勁延續下去,為青神龍舟爭得更多認可。”程家嘴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鄧玉波表示。
此次活動在延續往屆精彩龍舟競渡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推出了“1+4”文旅融合活動體系。除了緊張刺激的龍舟賽事外,組委會精心打造了四大主題配套活動——
5月28日晚,“竹鄉大舞臺惠民演出”將在中巖廣場精彩上演,省級非遺傳承人將聯袂登臺,為觀眾帶來一場融合戲曲、歌舞、語言類節目的文藝大餐。5月29日和31日,“舌尖非遺集市”將在喚魚公園游客中心亮相,十余種非遺傳統美食匯聚,現場還將展示非遺技藝,讓游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5月31日,“粽情端午,共赴佳約”活動特別增設“親子研學”環節,通過講解龍舟起源、開展粽葉編織等趣味活動,讓孩子們在歡樂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月1日至2日,各景區及鄉鎮街道、村(社區)將圍繞端午節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讓游客全方位感受端午氛圍。
青神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希望廣大游客朋友來青神體驗不一樣的端午。目前,各會場籌備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一起期待!”
據悉,此次活動共吸引來自全省各地的20余支龍舟隊伍報名參賽,包括成都、樂山、眉山等地的專業隊伍以及青神本地傳統龍舟隊。各參賽隊伍在賽前進行了集中訓練,重點提升劃槳技術、團隊協作和體能儲備,部分隊伍還針對青神水域的特點進行了適應性訓練,以確保在比賽中發揮最佳水平。
站在岷江畔的喚魚公園,望著青神湖上龍舟隊伍劈開的粼粼波光,仿佛千年時光在此交匯。蘇軾筆下“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柔美,與龍舟隊員們古銅色臂膀上的汗珠,都匯入東坡文化的歷史長流中。因“喚魚聯姻”得名的公園,5月29日,將在震天的鼓聲中,向世人展示青神關于文化傳承的成果。
在瑞峰鎮劉家場社區,57歲的魯義展示船頭倒立絕技時,圍觀人群爆發的喝彩聲與近千年前王家迎親船隊的歡呼遙相呼應;當建筑工人高杰第一次握緊船槳,他觸摸到了團結奮進的溫度——那是跨越近千年的文化體溫;程家嘴村的朱明全擂鼓時總是拼盡全力,指揮著重新匯聚起來的“老牌強隊”……端午前后的岷江,匯聚著大家對勝利的渴望、對集體奮進的向往。
暮色中的岷江泛起金輝,訓練歸來的龍舟在江面劃出長長的波痕;岸上,四川省“百舟競渡迎端午”活動的道旗迎風飄揚……或許真正的傳承,就藏在這種古老儀式與當代生活的奇妙共生里——當鼓點化作背景音,當眾人劃龍舟的拼搏影像成為網絡傳播的熱門視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青神綿延不斷、生生不息。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