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1-08-06 10:21:35
責任編輯:萬君
本報訊(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會 文/圖)8月6日,清晨的彭山區鳳鳴街道江漁村空氣格清新,漫山遍野的藍莓樹整齊地排列著,工人們正在壟間勞作,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查看滴管安裝情況。
“這里的土壤和氣候非常適合藍莓生長,種植出來的藍莓品質不錯,今年的采摘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日常管理。”藍莓種植園管家伍燕梅表示。
工人操作滴灌首部系統。
走進藍莓種植園,只見每行藍莓樹下都安裝了兩排小軟管,涓涓細流從軟管的出水口流出,澆灌著藍莓樹,“采用了智慧化滴管系統后,我們的人工成本減少了,灌溉用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據伍燕梅介紹,安裝了滴灌系統后,工人只需在首部裝置操作開關,就可以控制所有種植園的澆灌情況。該系統將水肥頻繁且緩慢地直接施于藍莓樹根部區域,僅是灌溉根系區域而不是整個田間表面,從而使藍莓植株根系區域的水肥含量達到最佳水平。
“為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保證藍莓的綠色品質,我們種植園在管護期間實行了科學用藥、生物防蟲等措施。”伍燕梅說道。
記者看到,黃色防蟲板和高效防蟲燈間插在藍莓種植園中,上面布滿了被粘住的害蟲,有工人正在更換粘滿害蟲的防蟲板。
工人更換生物防蟲板。
隨著生態農業的迅速發展,以新型綠色防控手段為核心的生態治蟲技術,已經成為生產綠色果品、有機果品的關鍵環節之一。“綠色生物防控不僅省工、省力、成本低、操作簡單,還可以避免或減少農藥給果品造成的農藥殘留,確保果品使用安全。”伍女士表示。
“利用生物防治害蟲,可以減少植株對化學農藥的依賴性和造成的抗藥性。”該區農業農村部門相關負責卓科介紹說,生物防蟲遵循自然界的生物鏈規律,讓生物鏈融入田間管理,構建現代化生態農業體系,助推降本增效、實現提質增效,實現最終以生態效益推動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