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1-18 09:41:24
責任編輯:雷堯
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眉山網記者 姚永亮 郭僑
11月16日,在仁壽縣始建鎮杏花村,陳海霞正在她的生豬代養場內進行消毒清潔工作,新補欄的1200頭生豬長勢良好。今年5月,陳海霞依托正大100萬頭生豬發展項目,建起了一幢現代化的生豬代養場。目前,全縣已有14座代養場補欄生豬1.6萬頭。
已建成代養場的業主忙補欄,還在修建中的代養場忙建設。這幾天,在仁壽縣滿井鎮杜家村8組,翠綠的柑橘樹林中,不時傳來機械的轟鳴,50歲的黃建友正在他的果園里忙碌著,屬于他的家庭農場的2個單元豬場建設已初具雛形。
“現在養豬和以前不一樣了,對環保和品質的要求更高了,和德康集團簽訂代養協議后建設的家庭農場,有統一的技術指導,不但能合理規避風險,通過循環養殖充分利用了豬糞,減少了投入,還增加了收入。”黃建友喜滋滋地說,一個單元每年可以養1000多頭育肥豬,200多畝的柑橘地完全可以消化豬糞,環保完全達標。
為了向黃建友和他這樣的代養業主提供良好的種豬,作為“出貨源”,慈航祖代種豬場正在火熱建設中。記者見到,有4棟圈舍,生活區及其它相應的附屬環保設施8棟,目前正在進行屋面蓋頂的工序,力爭在12月投入生產。
“第一批小豬最快可在明年9月出場。”德康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慈航祖代種豬場建成投用后預計每年可出欄5萬頭種母豬,可支持全縣家庭農場100萬頭商品豬出欄。
今年9月20日,四川省生豬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主會場)在仁壽縣慈航鎮舉行。開工的項目以仁壽縣德康慈航祖代種豬場項目領銜,共有13個項目,總投資額25億元,預計建成后將新增生豬產能200萬頭以上。其中,慈航祖代種豬場建設項目總投資1.6億元,占地面積約151畝。
2018年11月,在原有100萬頭正大生豬發展項目的基礎上,仁壽縣人民政府與德康集團簽訂“100萬頭生豬養殖暨屠宰肉食品加工項目合作協議”,投資20億元新建1座祖代種豬場,800個單元生豬代養場。截至目前,已開工313個單元豬場建設。此外,還將新增4座常年存欄5000頭種豬場和12座年出欄3萬頭規模的生豬育肥場,現已完成初步選址。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實現全縣生豬產業鏈的自繁自養,自給保供。
“以重大項目為依托,繼續打響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和全省首批現代畜牧業重點縣‘金字招牌’。”仁壽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跳起摸高有力度,快馬加鞭有速度,真金白銀有溫度,防控嚴格有強度,轉型升級有高度,我們牢牢把握這‘五個度’,搶抓機遇,一定能在促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跑出屬于仁壽的‘加速度’。”
與此同時,仁壽縣積極為生豬養殖重大項目協調資金、電力、手續、土地等要素,著力破解發展瓶頸,對德康集團每個家庭農場獎補20萬元支持農戶發展,3年將獎補1.6億元,并為家庭農場代養戶提供每個單元不高于50萬元的信用貸款。
據悉,仁壽縣慈航祖代種豬場建成后,將全部采用AI養豬的模式,通過ET大腦將最先進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安全肉產品生產,提升生產指標和生產效率,實現安全食品可追溯;各個家庭農場也將實現標準化的養殖流程,確保安全環保。
經過市場淘汰機制的自然“篩選”,如今,仁壽縣養豬的散戶已經越來越少了。“種豬場+家庭農場”的新興發展模式進一步實現了養殖的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深度的轉型升級將大幅提高全縣生豬養殖的標準化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