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1-11 15:21:57
責任編輯:陳敏
眉山網記者 郭僑 文/圖
改造后的人行道。
改造后的街道。
改造后的公交站臺。
“要讓群眾叫好,必須向問題叫板,用群眾獲得感來檢驗成效。”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仁壽縣不忘為民服務初心,全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把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實到行動上,不斷增強群眾對黨的信任和信心。
鏡頭一
暖心!城區道路升級改造
不同的機械在轟鳴聲中交替工作,勤勞的工人在寒冷的天氣中揮灑汗水,11月5日,仁壽縣文林路正在升級改造中。途經此處的老城區居民李曉紅一邊走一邊說:“雖然現在老城區的部分道路還在改造中,交通不太方便,但是到今年年底,道路肯定會變得整潔又通暢。”
承載著群眾的期盼,已經升級完的道路兩旁花團錦簇,綠樹成蔭;正在升級的道路也“快馬加鞭”,準備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線里。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仁壽縣各級各部門聚焦主業,堅持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活動始終,引導黨員干部讀原著悟原理,聯系實際,查找問題,解決問題。
黨員干部在走訪收集群眾意見建議過程中,不少群眾反映老城區道路狹窄,因人多、車多經常造成擁堵的問題最為突出。針對群眾的呼聲,仁壽縣立行立改,及時組織相關部門經過多方論證,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建議后,按照“統一標準、因地制宜、一路一策、能改則改、宜改則改、缺啥改啥、一改見效”的原則,投入3億元,對老城區14條13公里道路進行改造升級。包括改造人行道,鋪設彩色透水混凝土;取締部分斜坡綠化帶;整治蜘蛛網,推動通信、供電等設施下地鋪設,優化公交站臺等10余項改造內容。
“讓理想信念筑牢初心,讓為民服務展示初心,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克服一切困難,創造一切條件,倒排工期、苦干實干,高效率、快節奏推進道路升級改造工程。”此次改造工程相關的負責人郭勇說,加快解決城市道路交通瓶頸制約,加速構建外通內暢的綜合交通網絡,方能讓城市更暢通,讓群眾早受益。
據悉,仁壽城區街道改造工程將在今年年底全部完成,到時街道將達到路面平整、排水通暢、環境優美,大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徹底解決仁壽老城區擁堵的問題。
鏡頭二
便捷!試點推出文化審批套餐
“我想要開設一家KTV。”
“你好,我們現在新推出了文化審批套餐服務,證照審批可以一窗化辦理。”
11月4日,市民冷利芳在仁壽縣黨務政務服務中心一樓的“企業開辦綜合窗口”咨詢辦理程序時驚喜地發現,原來需要來回兩頭跑、咨詢多個部門才能辦理下來的營業執照和娛樂經營許可證如今已經可以在一個窗口辦理,一個窗口取證。更可喜的是,以前需要十個工作日以上才能完成受理、現場踏勘和審核流程,并且需要反復提交多次材料的歌舞娛樂審批事項,如今只需不到三個工作日,提交一次材料即可。
“現在真是太方便了,我再也不用拿著一堆重復的資料,像無頭蒼蠅一樣亂跑了。”冷利芳高興地說。
以便民為本,以服務為基,仁壽縣優化審批服務,整合審批流程,試點推出“文化審批套餐”,改“一事跑多窗”為“最多跑一次”,實現了資料內部共享,審批流程提速。
“群眾日后辦理網吧、KTV、表演團體等審批事項時,可以不用在工商、文化等多個部門來回跑,只需在一個窗口就能完成資料提交和領取證照,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仁壽縣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工作中堅守初心,就必須永遠把群眾放在“心”上,把群眾的期盼落在實處,真真切切為群眾辦事。
鏡頭三
主動!創新服務科技型企業
“現在,我們對全縣科技方面的支持政策、項目申報流程都非常清楚了,真實感受到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對科研人員的關心后,更有信心搞好科技創新了。”11月6日,四川鑫統領新材料有限公司科研負責人感慨地說道。
近年來,仁壽縣域科技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存在科研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項目申報流程繁雜等問題,較大制約了科技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仁壽縣大數據科技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主動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后,及時研究解決方案。通過“點對點”宣傳相關政策,“手把手”演示申報流程,“面對面”交流意見建議等方式,全力解決了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提升了企業科技創新的主動性,激發了科研人員干事創業激情,為建設全國經濟百強縣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科技支撐。
鏡頭四
實干!大力解決企業發展難題
“目前,你們公司在推進中還有哪些困難?污水處理設備全部落實好了沒有?”近日,仁壽縣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一行人帶著問題,再次前往仁壽創新中小企業孵化園。
正在“成長”時期的創新孵化園在企業陸續入駐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生產冷凍食品、火鍋食材及休閑食品的四川家蘊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由于企業用水量大,出現了在廠房樓面大量開孔的需求和污水處理設備難以安排布局的問題。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相關負責人多次走訪調研、多次召開會議,并邀請專業人員共同研究優化企業設計方案,通過努力,污水設備安排布局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企業正常生產需求、孵化園建筑結構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都得到有效保證。
為企業解決難題,為項目保駕護航,目前,該孵化園共接待企業約70家,其中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類企業近60家;已簽約企業13家,已有5家企業進場裝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