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0-31 15:11:24
責任編輯:任楓楓
柑橘樹一棵一棵連成片,蒼翠的綠意讓秋天染上了勃勃生機,道路蜿蜒又整潔,房屋星羅棋布地點綴其中……走進仁壽縣石咀鄉,鄉村風景如畫和村民的歡聲笑語匯織成了動人的圖景。
石咀鄉的發展是仁壽縣成功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仁壽縣堅持把鄉村振興同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黨員示范帶動、創新服務模式、壯大集體經濟等舉措,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協同發展。
農業產業項目規?;l展。
黨員模范“身先士卒”
贏得群眾齊聲贊
“你看這些柑橘樹長勢良好,來年定會大豐收?!?0月22日,在石咀鄉河壩村的一片柑橘地里,村主任李德如高興地和記者交談。
2017年,縣上的現代農業產業項目確定落戶石咀,8000畝的柑橘種植需要成片的土地。在村民紛紛觀望的時刻,作為黨員,李德如率先垂范,把自家收益頗豐的20畝臍橙地全部流轉出去,用個人利益為集體利益讓步。
在李德如的帶領下,河壩村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為項目流轉了1150畝土地,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規?;l展?!安粫尨迕竦牡匕装琢鬓D?!崩畹氯缯f,流轉出去的土地村民可以收取一定的費用,等項目建成后,村民還可以返租土地,來種植統一的柑橘品種,實現增收。不僅是黨員,李德如還是一名優秀的果技員,他將入黨“初心”深埋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還要指導農村種植技術,帶領大家走上致富路。
和李德如一樣,石咀鄉小石村第一書記官紹權也在土地流轉中發揮了黨員模范作用。在小石村成為現代農業產業項目核心區域后,面對的挑戰和機遇前所未有,而小石村兩委班子換屆后,村支部書記由鄉上下派,村上很多事不能及時處理到位。這時候,曾在小石村任支部書記30多年、如今已73歲的官紹權站了出來,主動找到鄉黨委,“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雖然我的年紀比較大,但還是能干到一些事,我愿意回來為村上的發展再發揮余熱”。
官紹權回來后,天天爬坡上坎,挑燈夜戰,專攻“疑難雜癥”,很多事情迎刃而解。至今,他仍然奮戰在鄉村振興的一線。
正是有了像李德如和官紹權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的石咀鄉村民深刻感受到,黨員干部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集體經濟“強筋健骨”
換來生活新面貌
依托現代農業產業項目,石咀鄉設立了土地流轉服務公司,各村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站,分別建立了臨時黨支部、臨時黨小組,很快釋放出服務項目的“紅色”活力。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在項目順利推進的同時,石咀鄉充分發揮村上優勢,通過土地服務費增收、入股分紅增收和集體土地增收三個創新舉措,大力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今年以來,我們村越來越漂亮,每天出門心情都十分愉快?!痹撪l新廟村7組村民李長軍說,這一切都得益于村集體經濟收入增收。新廟村共流轉土地1800畝,每畝每年收取服務費50元,共計90000元;集體土地有70畝,每畝每年收取770元,共計53900元。2017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4000元,2018年,一躍增加了143900元,等到項目建成后,還會增加入股分紅。
新廟村將集體經濟收入充分利用到村里的各項服務和村民所需上來,進一步改善了新廟村從前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舊面貌,加大了村內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了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讓居住在新廟村的村民實實在在地過上了幸福生活。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句話放在農村更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曾經,村里的“錢袋子”干干癟癟,不僅讓黨員干部辦事難、難辦事,村民的日子更是沒有奔頭;如今,“錢袋子”越來越鼓,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村民的日子更是越過越好。
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記者 郭僑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