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1-05 10:29:55
責任編輯:羅思源
楊芳 眉山網記者 古良駒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如何認識和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近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青神縣群團組織直面群眾關注點、難點,積極引導青神縣社會組織承接滿足群眾日益多元需求,獲得群眾好評。
打造鄉村姐妹工坊
實現婦女靈活就業
“我要在家里照顧老人,不能外出打工,可是沒有收入也是個問題。”近日,青神縣南城鎮白塔村村民陳建英說,過去,她心里一直有個“結”。
像陳建英這樣想在家靈活就業的婦女,在青神縣不是少數。為回應婦女靈活就業的需要,青神縣鄉村婦兒合作發展促進會組織編寫了“鄉村姐妹工坊”項目書。有了項目支持,白塔村的鄉村姐妹工坊很快建成。鄉村姐妹工坊為當地婦女提供貼心的訂單培訓和省心的訂單生產,方便當地婦女就近就便參訓,居家就業補貼家用。依托鄉村姐妹工坊,陳建英實現了在家里靈活就業,心里的“結”終于解開了。
這樣的靈活就業,受到青神縣廣大婦女的歡迎。白塔村村民楊桂芳說,“我在家里閑下來的時候就可以編竹編掙點家用,一個月能有一千多元。”目前,青神縣已建成9個鄉村姐妹工坊,為100余名婦女送去了就業崗位,幫助100多個家庭年均增收1.5萬元。
“讓每一個母親心懷希望,讓每一個孩子實現夢想的愿景,群眾的關注點、難點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青神縣鄉村婦兒合作發展促進會項目專員涂梅感慨道。
藝術送教幫助兒童
公益早教惠及城鄉
“以前上音樂課我都不會唱出聲,但現在我敢張口大聲唱了。我很感謝何老師,是她帶我找到了音樂的快樂合美好。”在一次命題作文中,青神縣五年級學生小宇寫下這樣一段話。
小宇筆下的何老師是青神縣鄉村婦女兒童合作發展促進會實施的藝術送教項目派往學校的兼職任教老師。每周,藝術類教師都將前往青神縣河壩子鎮、瑞峰鎮、羅波鄉和漢陽鎮等鄉村學校,為孩子們帶去藝術課程,點亮孩子們的藝術夢想。藝術送教項目幫助和鼓勵孩子們學習藝術課程,表達真實的內心,提升勇氣與自信。該項目為青神縣6所中小學的1500多名兒童提供了專業藝術老師,已累計完成2460節音樂、舞蹈、美術、樂器課程。
青神縣有近6000名0至3歲兒童,目前早期教育指導工作還很薄弱,尤其是鄉村早期教育指導在全國范圍都是空白。為回應家庭需求,今年,由青神縣婦兒工委牽頭,多個部門參與,社會愛心資金支持,縣少兒發展促進會實施的公益早教指導師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青神親子園),打造家門口的普惠早教服務,深受市民的歡迎和喜愛。
“下一步,我們要讓優質的早教指導服務逐步覆蓋到各鄉鎮,服務更多的兒童。”青神縣少兒發展促進會不忘促進城鄉青少年兒童全面發展的使命,接下來還將著手在青神縣的鄉村試點推廣公益早教服務。
不同類型社會組織
滿足群眾多元需求
“我家侄子小辰(化名)前兩年被送去強制戒毒,現在毒戒了,但成天窩在家里不說話,性情暴躁,怎么辦?”前不久,青神市民陳女士一邊向婦聯干部訴說,一邊抹眼淚。
原本想帶小辰去外地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咨詢,但高昂的費用和遙遠的路途讓家里人打起了退堂鼓。一籌莫展時,陳女士找到青神縣婦聯求助。青神縣婦聯“愛的守望者”個案服務項目負責人徐吉和小辰通過個體心理學和心理學敘事療法進行溝通。目前,經過反復溝通,小辰終于愿意敞開心扉,并承諾要有所改變。
“群眾的需求是多元的,我們的工作就是緊貼群眾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為此,青神縣婦聯孵化培育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延伸服務手臂,提升社會組織的專業能力,滿足群眾個性化的需求。”青神縣婦聯負責人表示,“用初心詮釋擔當,用初心匯聚愛心,我們要進一步支持婦女兒童社會組織發展,回應群眾的多元需求,讓更多的婦女兒童和家庭沐浴黨的溫暖,讓一個個民生項目幫助更多婦女兒童發展,擁抱精彩人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