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4-17 14:20:20
責任編輯:趙娜娜
游客在位于白果鄉的木言蘭舍內拍照留念。
眉山網記者 林琳 文/圖
近日,青神縣白果鄉入選第三批省級森林小鎮。白果鄉以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打造“宜居、宜養、宜游”的特色森林小鎮,一系列重要舉措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動詮釋。
如今的白果鄉正依托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多樣的野生動植物和高森林覆蓋率、林木覆蓋率,走綠色發展道路。其先后獲得了“中國椪柑之鄉”“中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國科普惠農新村先進單位”“四川省鄉村旅游金品村寨”“第三批省級森林小鎮”等榮譽稱號,是青神縣省級現代林業示范縣的重點鄉鎮,也是青神縣岷東現代椪柑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記者走進白果鄉,實地探訪其“森林小鎮”的發展之路。
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椪柑產業環線生機勃勃
4月15日上午,經過村道旁一塊寫著鄉村振興標語的牌子,李志明徑直走進自己的果園里,查看他幾年前種下的春見、沃柑等晚熟柑橘樹的長勢。李志明的果園位于白果鄉白廟村五組,早年外出務工的他,于2006年回到青神,在白果鄉流轉了近600畝土地,開始種植桉樹、茶葉等經濟作物。
“以前,白果鄉的人們大多都種植經濟林木,其中種植桉樹的居多。隨著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的提出,鄉里開始思考幫助老百姓轉變種植觀念。這兩年,柑橘市場走俏,我們便鼓勵種植桉樹的老百姓將其桉樹置換成柑橘苗,這樣一來不僅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改善,群眾的收入也比以前多了。”白果鄉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談起將桉樹置換成柑橘樹,李志明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以前我的600畝地里,幾乎全部種的是桉樹,收益回報慢不說,還影響生態環境,這幾年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將400畝地全部置換成了柑橘樹,到明年年底,我準備不再種植桉樹了,全部置換成柑橘。”
在白果鄉,像李志明這樣將原來的桉樹置換成柑橘樹的村民還有很多。隨著近年來青神縣椪柑產業的飛速發展,目前全縣已形成椪柑產業環線32公里,年吸引游客10萬多人,旅游服務收入達8000萬元以上。通過“大園區+小業主、合作社+農戶、產業聯盟+基地”的產業發展模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80個帶動農戶5250戶,輻射帶動面積5萬余畝,通過柑桔及其衍生產業帶動人均增收3125元。
打造最美庭院
建設宜居宜業新鄉村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就想著提高一下生活的質量和環境,加上我十分喜愛侍弄花草,所以就想著回家鄉打造這個庭院,現在每天沒事我就往這里走,看著這些花草我心里高興。”家住白果鄉樓坊溪村五組的村民胡玉梅一邊打理著庭院里的多肉植物,一邊給記者介紹。
據樓坊溪村黨支部書記宋南卡介紹,胡玉梅一家是白果鄉首批打造“最美庭院”的家庭,其房前屋后的花草前前后后花了半年的時間打理。“你看著整得這么漂亮,其實真沒花多少錢,花臺外面的磚是我們去撿別人施工剩下的,花盆、花籽也是別人送一點,我自己買一點,前幾天,我還買了一些向日葵、玫瑰花的花籽送給了周圍鄰居們,鼓勵他們也把自家的庭院打造漂亮。”胡玉梅說。
近年來,白果鄉圍繞美麗鄉村和“森林小鎮”打造最美庭院,發展鄉村觀光游,依托“森林小鎮”的機遇,積極推動打造最美庭院工程,并結合白果鄉實際規劃布局,積極引導全鄉村民自發參與到打造最美庭院中來。胡玉梅家的庭院便是白果鄉首批打造的庭院之一。
談起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白果鄉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準備帶動全鄉的農戶參與到打造最美庭院的工作中來,并致力于建成家家房前有花屋后有樹的庭院。
如今的白果鄉以產業園區創建類型已成為省級第三批森林小鎮,未來白果將繼續堅持以“現代林業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為主的現代林業產業基地發展,堅持定向培育和低改新造相結合,森林質量進一步精準提升,積極推進一三產融合發展,使白果鄉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麗宜居鄉村;堅持以“椪柑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依托全鄉良好生態環境和產業發展基礎,不斷提升椪柑品質,形成住民宿、品橘宴、賞橘花的特色旅游;深入實施綠化工程,穩步提升全鄉的森林覆蓋率、綠化覆蓋率、綠化率、森林資源管護、鄉土樹種造林率、古樹名木掛牌保護率,保持森林小鎮創建成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