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12-12 10:22:30
責任編輯:羅思源
邁出跨越發展新步伐 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
——改革開放40周年青神縣第三產業發展綜述
美麗的青神縣城。
錦繡大道。
國際竹藝城。
鄉村旅游景點——木言蘭舍。
青神縣竹鄉人果茶專業合作社倉庫,工人忙著挑果、裝箱。
游客在漢陽湖景區漫步、賞景。
漢陽湖景區碼頭。
眉山網記者 肖倩 文/圖
改革開放40年,青神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依托深厚的文化、旅游資源,青神縣緊抓發展機遇,不斷擴大三產規模,凝心聚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1978年,青神縣第三產業產值僅為534萬元。2017年,青神縣第三產業增加值32.26億元,實現旅游總收入32.09億元,培育農民向三產經營者和從業人員轉變2310人,第三產業實現地方稅14521萬元。
40載彈指一揮,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回眸青神縣第三產業的發展成果: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是全省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四川省電子商務集聚區”“四川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四川省農村商務信息服務試點縣”四個榮譽稱號的區縣;旅游業欣欣向榮,擁有國家級旅游景區國際竹藝城、江灣神木園、漢陽湖,鄉村旅游景點多點開花,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群眾居住環境不斷改善,有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餐飲業質量安全穩步提升,2017年2月,該縣被正式認定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
旅游發展欣欣向榮 助推三產融合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第三期景點的施工現場,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濱江公園、高端農耕體驗區、親子娛樂配套設施等,預計在今年春節前第三期景點的整體風貌將會基本呈現。”12月7日,漢陽湖景區第三期景點施工方負責人說。
漢陽湖景區以漢陽湖為主體,包括思蒙河野奢營地、新村濕地公園、放流站科普中心、漢陽湖航運樞紐等區域,總體面積約為5.6平方千米。該景區擁有岷江、湖山、廣闊田野、古寺、東坡文化、古鎮民俗、竹編工藝等景觀資源和文化資源,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發掘、再現岷江沿岸風貌,保留、傳承中國小鎮田園生活方式,試圖呈現一個青神文化全景體驗式旅游度假勝地。2018年9月6日,該景區通過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現場評定;10月24日,被正式批準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青神縣緊緊圍繞縣委“135”工作思路、“一帶兩路、擁江發展、一心一環、多點支撐”發展戰略和綠色發展五年行動計劃,以旅游發展“提升年”工作為總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產業發展為方向,狠抓“旅游規劃、項目建設、宣傳營銷、品牌創建、隊伍建設、安全執法”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進全縣旅游事業加快發展。
在鄉村游領域,青神縣穩步推進楓葉谷、金牛河農旅園區、永勝森林莊園等鄉村旅游項目建設,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大力助推鄉村振興。2017年,該縣實現鄉村旅游收入4.03億元。
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壯大產業經濟
12月6日,青神縣竹鄉人果茶專業合作社的倉庫里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裝果、封口、貼快遞單……工人們分工合作、動作嫻熟地打包,以便能按時發貨。
“自10月底青神椪柑開售以來,我們利用互聯網接單,日均發貨基本維持在200箱左右。”倉庫負責人表示,為確保新鮮椪柑能及時送到網購客戶手中,該合作社還與專業物流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竹鄉人果茶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種植、觀光采摘、網絡銷售于一體的農業合作社。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該合作社負責人余志宏深知擴展網絡銷售渠道的重要性。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不僅開設了自己的官方網站,還在各個有影響力的購物網站注冊了多家網店。2016年,合作社網銷椪柑、茶葉等農產品1000多萬元,被省委農工委評為“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組織。”
長期以來,青神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早在2012年,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智慧青神”的決定,作出了“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打造全國知名電商縣”的戰略部署,走出了一條電商促產業蓬勃發展的成功之路。
截至2018年3月,該縣共發展網店2500多個,電商企業100多家,電商從業人員3500余人,并創造就業崗位10000多個,以竹制品、生態農產品、火燒木制品、機械制品為代表的特色電商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17年,全縣實現網絡零售額5.5億元,同比增長25%;“雙11”當天,實現網絡零售額8500多萬元,同比增長105%,實現翻番。據阿里研究院《2015年度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研究報告》權威發布:青神電商發展指數9.205,居全省第2位,電商應用指數11.821,居全省第1位,是四川省首個電商順差縣。2015年10月,青神縣入圍“2015年四川電商區域競爭力10強”。2017年9月,在西部電子商務高峰論壇上,青神被評為“2017四川走出去開放前沿區”。
城市建設蒸蒸日上 鑄就宜居城市
在四五十歲的青神人的記憶里,改革開放之初,縣城里只有矮房子、窄馬路。1998年,該縣迎來了一次脫胎換骨的變化,當年3月啟動了舊城改造工程,該工程分為兩期進行,于2000年6月全部竣工完成,歷時2年零3個月。
據了解,一期舊城改造主要對原縣城內的西街、北街、黌門街、川主廟街和張家巷等五條街道兩邊房屋進行改造;二期舊城改造主要對原城區南街、東街、小南街、雙槐樹街、文林街、外北街和米家巷兩邊房屋進行改造。兩期舊城改造工程均配套進行了街道、人行道、供水管道、排污管道、綠化、路燈等相關建設。舊城改造后的青神縣城街道設施配套齊全、寬敞明亮、具有了濃郁的現代化城市氣息。
2017年10月,青神縣開工實施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項目。該項目主要對花園街、新北街、黌門街進行道路改建和對東街、西街、北街、南街、黌門街、外西干道兩側區域進行節能改造、防滲修復等基礎設施改造。2018年初,該項目完成建設,經過改造后的街道兩側區域居民樓外墻立面殘缺的外墻瓷磚、五花八門的戶外廣告、款式各異的防護欄等統統消失不見,過往陳舊的居民樓換上新裝,城市面貌進一步提檔升級,
40年春風化雨,青神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城市建設的華美史詩。該縣機械大道、青衣大道、竹編大道、錦繡大道等幾條寬闊的街道相繼建成,形成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先后建成財富中心、城市之星、萬景中巖廣場三大綜合體,有效改善了群眾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開展“綠滿青神”行動,大力實施道路綠化、街道綠化、小區綠化、庭院綠化,建成中國首家竹林濕地公園,“山水園林宜居城市”已具雛形。
邁步踏上新征程 奮力創造未來
2018年,青神縣確定了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開放發展的國際竹藝名城、環成都最美森林城市三大定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青神縣第三產業踏上了轉型發展的新征程。
緊緊圍繞三產增加值增速目標任務,定期召開三產聯席會,落實工作責任,研究解決制約三產發展全局性、關鍵性的問題,形成推動三產發展的合力。
抓好項目建設工作。提前謀劃,收集整理全縣三產類投資項目,做好市考核重點項目的申報工作,主動為企業做好指導,與部門做好銜接,促進三產項目落地投產。
強化旅游規劃、品牌創建和鄉村旅游工作。不斷完善全縣各類文化旅游項目的規劃編制,規劃推廣該縣一日游、二日游線路,加強江灣神木園、國際竹藝城、漢陽湖等景區的后續管理和服務,拓展相關項目,建特色精品景區。積極開展省級鄉村旅游特色鄉鎮、省級旅游特色示范村、精品村寨、最美鄉村、A級旅游廁所、三星級以上農家樂及鄉村酒店、旅游美食名店、旅游名小吃、特色旅游商品等的創建工作,大力發展民宿經濟,深挖文化資源,實現鄉村旅游提檔升級。
做好營銷宣傳工作。構建精品旅游線路,加強與省內外知名旅行社合作,主動融入大峨眉旅游圈等。辦好椪柑旅游文化節、東坡初戀地旅游文化節、龍舟節、國際(眉山)竹產業交易博覽會等會節活動,通過會節活動聚人氣、促銷費。
加強培訓服務。把三產業管理干部、三產企業業主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培養培訓工作作為重點,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方式,加大培訓力度,提升職業素養。探索旅游文化人才等級考核和標準認證,加大旅游文化人才引進力度。
完善政策措施。對符合三產扶持政策的企業,積極按程序申報,以便兌現扶持政策。修改完善三產扶持政策,激發三產發展活力,調動企業發展積極性,壯大三產經濟總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