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12-03 10:26:40
責任編輯:陳敏
青神:黨建引領構筑 城市基層治理“同心圓”
李仕貴 鄭歡 眉山網記者 邱文清
11月30日,青神縣城物管費最低但非常安全整潔的啟明星二期小區業委會負責人萬德恩,說起小區黨支部滿是贊嘆:“支部書記有號召力,小區40多個黨員有影響力,凝聚起小區150多戶業主,讓大家反映的問題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小區黨支部功不可沒。”
在小區建起黨支部,讓黨組織直抵社區“神經末梢”,這是青神縣探索堅持開放融合、深化聯動互補、凝聚共識合力的城市社區治理模式的創新舉措。近年來,青神縣牽牢“黨建引領”這個社區治理“牛鼻子”,緊緊瞄準“服務有型”增強社區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創新探索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民協商自治、駐區單位共建共治、社會組織融入聯治”的社區治理體系和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網格化、專業化、智能化、清單化”社區服務模式,成功走出共建共享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幸福社區的青神版“楓橋經驗”。
黨組織延伸至社區“神經末梢”
“支部下沉小區,黨員亮明身份。”青神縣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和黨員群眾流動趨勢創新黨組織設置,全面升格社區黨支部為黨委或黨總支,大膽向網格、小區延伸黨組織“觸角”。縣城9個社區黨組織成立30個網格黨支部、4個小區黨支部,轄區范圍11個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也被選為社區黨委、黨總支兼職委員,構建起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開放融合大黨建工作體系格局。
為打破社區與駐區單位間以往基本不相往來的“藩籬”,青神縣自上而下強化統籌,構建“承諾踐諾”“聯席會議”“民主評議”三項機制,要求駐區單位年初結合自身實際和掌握資源,制定“服務清單”,向社區居民公開做出服務承諾并簽訂目標責任書,機關黨員“雙報到”開展法治宣傳、健康體檢、就業培訓、文藝表演等“進社區”活動;每季度召開聯席會,社區黨組織通報和協商討論近期重大事項,駐區單位當場“接招”,認領應辦事項。縣委組織部每年底牽頭組織社區黨員群眾對駐區單位參與社區治理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并將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工作情況納入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專項述職考評內容,考評結果作為縣委年終評先選優參考。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胡勇認為:“形成了‘社區一吹號,部門要報到’的有效機制,從而‘倒逼’駐區單位黨組織必須真正沉入社區治理。”
小區黨支部的“核心凝聚”和社區在職黨員、退休黨員的“模范引領”成為小區治理的正向影響“因子”。軍隊自主擇業干部李益勝熱心公益,被選舉為育藝街網格黨支部書記后工作不推諉,不拈輕怕重,總是想在前、干在先。2018年夏季大暴雨,李益勝在鼻炎嚴重發作時仍帶領支部黨年輕黨員堅持參與全縣抗洪搶險,堅持到凌晨四五點洪峰過境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他所帶領的育藝街網格支部年年被鎮黨委、社區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奏響大小事情一起干“大合唱”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3點半,總會有二三十個背著書包的學生來到青神縣城小南街“悅讀坊”,或接受輔導寫作業、或安靜的閱讀看書。青神縣少兒發展促進會負責人劉雁林介紹,“悅讀坊”是為解決縣城社區流動、留守兒童及雙職工子女放學后托管“真空”而成立的公益全免費服務項目,目前已經由“悅讀坊”一個點拓展到王壩、城東和鳳陽社區共四個點,每天可以提供120多個學位,成為一個讓社區家長放心、孩子喜歡的學習閱讀和陪伴的課外好去處。
青神縣“借力發力”,社區黨組織發揮資源匯聚功能,大膽引入社會組織“活水”,先后精選少促會、婦女兒童促進會、青年志愿者、愛心公社等9個社會組織在社區服務中心、小南街等建立青少年兒童之家、少促會家園等活動站6處,開發了“三三零”公益托管、陽光媽媽計劃、巾幗志愿服務、公益讀書會等廣受歡迎的品牌活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融入社區聯治。
“大事一起干、小事有人管、效果大家判。”青神縣9個縣城社區整合資源、實現“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和“事務共商、資源共享”,從過去的“單打獨斗”轉向駐區單位黨組織、下屬網格、小區支部“聯動作戰”。同時堅持群眾主體,瞄準基層基礎,建立“書記召集、民意委托、懇談聽證”運行機制,定期組織居民在社區陣地、人群聚集區設立的居民議事室、議事壩和智慧黨建議事端進行民主懇談、約談、交流,集體商議社區重大事項50項,推動民事民議民決,從而激發社區基層“細胞”活力,讓廣大居民在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大合唱”中齊唱“高音”,形成基層善治新格局、新動能。
集安置和保障性住房為一體的惠民小區入駐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曾出現小區綠化帶成停車位、自行車棚變雜物庫、樓梯間被堵等亂象,群眾反映較大。花園社區黨委通過聯席會向駐區單位通報溝通后,縣治理辦、房管局等駐區單位和物管公司聯合開展集中清理,一天時間就將小區雜物全部清理,“僵尸”車有序停放,小區環境煥發新貌。“不是駐區單位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單靠社區人手絕對搞不定。”社區黨委書記楊凱感慨。
群眾動指尖 服務到心間
11月27日,鳳陽社區網格員余學梅接到信用社小區80多歲行動不便的趙青山老人的電話,就馬上上門幫老人取卡,繳完水費、充好智能電表費用。“群眾一個電話、一個微信,我們都要幫忙辦好。”社區黨委副書記張志勤介紹道。
“不等群眾上門,服務隨時上網”,既通過社區網格員“面對面”精準服務,又借助智慧黨建“鍵對鍵”智能服務。青神縣在9個城市社區設立55個網格,開展文明聯創、衛生聯潔、治安聯防、應急聯動、困難聯幫、服務聯辦網格化精準服務。107名專兼職網格員全面履行“民情收集員”“政策宣傳員”“民事代辦員”“糾紛調解員”等職責,為社區居民代辦實事達2萬余件,被居民稱為“專業跑腿匠”“紅色代辦員”。全縣還依托移動互聯信息技術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通過建立網站、QQ(微信)群、智慧黨建服務APP“三位一體”的信息服務平臺,開通在線學習、費用收繳、“三務公開”等功能,全方位展示社區工作動態、辦理流程和服務職能,讓社區服務實現“一點通”,群眾可以主動選擇“點單”服務,社區“8小時干部”轉變為“24小時服務”。1萬多名城市社區群眾被社區黨組織“圈粉”,社區黨組織通過移動互聯網服務群眾3萬多人次。
“社區是我家,一生一世都愛她。”青神縣城11個駐區單位黨組織、9個社區黨委(黨總支)、30個網格支部、4個小區支部和1468名轄區黨員一起,共同凝聚起5.8萬名社區居民,唱響共建共享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的幸福社區之歌。數據顯示,青神縣城9個社區已創建五星級黨組織5個,先后榮獲“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范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等6項國家級表彰,榮獲“四川省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社區”“四川省科普示范社區”等21項省級表彰。近三年社區群眾測評滿意率達到95%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