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12-01 09:24:34
責任編輯:雷堯
垃圾桶以竹代塑,既節能又環保。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文/圖
河水清澈、天空湛藍、集鎮漂亮、村莊整潔、綠樹成排、道路寬敞……11月29日,走進青神縣河壩子鎮,一幅幅和美鄉村的生態畫卷映入眼簾。
在該鎮黃鶯林村1組的一處院壩里,73歲的何明彬系著圍裙,手拿刀具,正專心地分篾,制作竹編垃圾桶。聽說記者來村里采訪,何明彬樂呵呵地說,“你看,水泥路鋪到家門口,垃圾集中到處理池,污水也不亂流了,現在的鄉村環境越來越好!”
垃圾入池
村民的衛生意識更強了
黃鶯嶺村幅員面積6.8平方公里,以竹木種植、水果種植、蛋雞養殖為主導產業。對于近年來村莊環境發生的變化,何明彬感受很深。
“垃圾池越來越多、越來越規范,是最大的變化。”何明彬說,以前,他和村里的大多數村民一樣,沒有環保意識,并不習慣將垃圾倒入垃圾池,于是,村里的垃圾池便成了擺設,走在村里,一起風,隨處亂扔的塑料袋就成了“氣球”,飛得到處都是。“以前干活路從來不系圍裙,根本不會重視個人衛生,誰還去愛護公共環境衛生哦!”何明彬略帶慚愧地說,“家里面的垃圾,我們都是直接倒在房子周圍的自留地里,或者直接把垃圾掃到路上去。”
對此,黃鶯村不僅設置了保潔員公益性崗位,還將愛護環境衛生列入《村規民約》。“村規民約里要求了,不能隨手丟垃圾,不在露天焚燒秸稈雜草,情節嚴重的還要被罰100至300元。”何明彬認為,環境衛生就是最能直接反映生活質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哪個又喜歡生活在垃圾到處扔,污水隨地流的環境里呢?所以慢慢地,我們就自覺把垃圾倒入垃圾池了。”
何明彬說,看見村莊越變越干凈整潔,尤其是2015年,黃鶯林村還被評為全國優美環境示范鄉村,他覺得無比自豪。
以竹代塑
環保低碳從一個垃圾桶開始
“生活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離;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系統管理全村環境衛生……”何明彬說,黨委政府為優化人居環境付出的一點一滴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現在,政府考慮得更周到!你看,還組織我們編竹編垃圾桶,這是專門用來投放有毒有害垃圾的。”
何明彬告訴記者,他從上個月村里召開的動員會上了解到,為了方便垃圾的投放、運輸和處理,村兩委決定從源頭將有毒有害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類,免費給每一戶村民發放一個垃圾桶。但是,平常用的垃圾桶多由塑料制作,經過長期日曬雨淋壞掉后,又將成為不可回收垃圾,給環保工作增添負擔。于是,結合青神縣特色竹產業,該村創新思維,以竹代塑,動員有能力的村民編竹編垃圾桶,村里再以20元/個的價格集中回收。“竹子做的垃圾桶壞掉了還可以當柴火,很環保!”何明彬說,“雖然我的速度很慢,但是能為環保出力,我實在是高興!”據了解,村民編織的竹編垃圾桶總數達到該村需求的350個后,將統一貼上“有毒有害垃圾投放”標簽,并繪制出常見的有毒有害垃圾圖案,擇日再集中發放給每戶村民。
“明年你再來我們村,村道兩邊那些剛栽的近千株紫薇花開了,肯定會覺得這里更漂亮!”何明彬一邊倒騰著手里的工具,一邊憧憬著未來的美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