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8-19 14:57:41
責任編輯:雷堯
豐收的喜悅。
義和鄉的獼猴桃個大形好。
工人正在卸貨。
工人們正在給獼猴桃取袋。
果農采摘獼猴桃。
獼猴桃熟了。(資料圖片)
悅園獼猴桃基地。(資料圖片)
眉山網記者 馬詩雨 文/圖
眼下正值獼猴桃成熟期。8月13日,走進彭山區義和鄉萬畝生態獼猴桃產業園,放眼望去,一片片藤架錯落有致地遍布在坡地,黃棕棕、毛茸茸的獼猴桃掛滿枝頭,在綠葉的襯托下煞是可愛。
當天,雖烈日當頭,依然阻擋不了游客的熱情,有的三五成群結伴而行,有的領著孩子全家出動,果園里游人如織。
“哇塞!我還是第一次見到獼猴桃樹,原來長這樣啊!”在義和鄉悅園村建群家庭農場里,一群來自成都的游客正在果園里體驗采摘獼猴桃的樂趣。而在一邊的廠房里,十余位村民正在忙碌地將獼猴桃分裝入箱。農場主向珊看著豐收的獼猴桃喜上眉梢,“今年自家160余畝獼猴桃喜獲豐收,產量達到近20萬斤,而且我們種植的紅心獼猴桃甜度高、營養豐富,市場上非常受歡迎,近段時間以來,每天的銷售量都在1000斤左右,售價每斤在15—20元。”她說。
地處北緯30°東經103°的義和鄉,海拔高度在550—600米之間。由于氣候濕潤,光照豐富,雨量充沛,土壤屬弱酸性,被專家確定為最適合種植獼猴桃的地方。近年來,該鄉以悅園村為中心,已先后發展紅陽紅心獼猴桃、金艷黃心獼猴桃等7個品種近萬畝,并按照國家、省和行業生產標準,緊緊圍繞無公害標準化組織生產,制定了統一優質品種,統一生產栽培技術,統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統一農資供應的“四統一”管理辦法,生產出了與眾不同的優質獼猴桃。
目前,該鄉已掛果的6000余畝獼猴桃,每年可產獼猴桃1萬余噸,平均每畝銷售收入近2萬元。靠著發展獼猴桃產業,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4年的66戶210人降低到2015年年底的33戶93人,并于2016年年底全部脫貧。如今,義和鄉種植的獼猴桃已經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和天然氧吧,每年都要吸引很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和品嘗獼猴桃的美味。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發展獼猴桃產業,當地政府投資硬化生產道路、新建溝渠、整治山坪塘、新建蓄水池,并組織獼猴桃種植培訓等。“以悅園、楊廟兩村為主產地,全鄉將發展萬畝獼猴桃產業園。同時,獼猴桃文化廣場也已經投用。”義和鄉相關負責人介紹,獼猴桃文化廣場集獼猴桃種植、現代農業觀光多種功能于一體,這是當地更好地推介獼猴桃,推進一三產業融合的新實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