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19 10:04:50
責任編輯:雷堯
活橋村第一書記王珂為村民送上“文明之星”流動紅旗。
眉山網記者 雷卓鳴 文/圖
為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早日實現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目標,彭山區義和鄉在全鄉貧困戶中開展了“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脫貧奔康文明示范戶創建活動。
“張桂芳,恭喜你成為本期的文明之星,我們過來為你頒獎,希望你再接再厲。”7月4日,記者跟隨該鄉工作人員來到文明示范戶張桂芳家中。
“被評為文明之星很高興,我會繼續把衛生保持好,跟鄰居處好關系,希望下次文明之星還是我。”據了解,張桂芳患有糖尿病,大、小兒子又分別患有精神殘疾、癲癇,義和鄉通過危房改造,為他們重新修建了房子,還通過幫扶,讓他們養起了雞,種植了水稻。現如今,張桂芳家不僅把種養殖業做好了,還將自己的房前屋后衛生打掃得非常干凈整潔,因此被鄉上評為文明之星。
據了解,該鄉“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活動持續時間是從2018年至2020年,覆蓋全鄉366戶建卡貧困戶,每季度最后一個月下旬開展創建評選活動,分“文明之星”和“進步之星”兩類進行一定比例評定,并頒發流動紅旗。
“從扶貧攻堅到共同脫貧,我們也在逐漸轉變思路和方法。現在的重點是從扶持貧困戶的立志和志氣方面來開展工作,主要通過幫扶責任人和第一書記在入戶的溝通過程中,在思想上引導貧困戶,慢慢摒棄‘靠、要’思想;同時,加大宣傳通過自身努力發家致富的身邊人、身邊事,讓貧困戶思想上產生變化。”據該鄉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文明示范戶評選活動,讓貧困戶自己查找差距,改變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一方面,鼓勵有能力和有意愿的人積極發展種、養業,以達到致富增收目的;另一方面,打造扶貧基地、提供公益性崗位,通過勞動來獲取報酬,提高收入。
此外,義和鄉還建立了長效機制,堅持對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讓他們熟練掌握一門技能,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各村產業發展的需求,并建立貧困戶勞動力臺賬,了解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摸清其掌握的技能,以便在今后為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