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16 10:26:33
責任編輯:雷堯
旱廁改造后,煥然一新的廁所。
看著煥然一新的廁所,代學華一臉喜悅。
獨具彭山“忠孝”文化的鄉村建筑。
綠意盎然的鄉村休閑廣場。
生態宜居鄉村。
泥灣村道路干凈,綠樹成蔭。
“這次改廁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太大了,以前不僅蚊子、蒼蠅多,而且味道還很臭,現在環境干凈衛生了,蒼蠅、蚊蟲少了,我們也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了。”7月12日,看著家里新建的沖水式廁所,彭山區武陽鎮泥灣村村民代學華喜上眉梢。
代學華家新建的廁所在她家的院落一角,廁所墻高3米,內外墻刷得雪白,內部面積5平方米,裝了一套蹲便器和抽水箱。“這下好了,上廁所不用專門跑到樓上了,以后再也不用為上廁所煩心了。”代學華一邊說,一邊做著示范,“你看,輕輕一按閥門,水流一沖,干凈又方便。”
眉山網記者 王莉 文/圖
反客為主 廁改讓生活大變樣
廁所是衡量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狀況。今年以來,彭山區再掀“廁所革命”,著力城鄉廁所改造,全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宜居的美麗鄉村。
“‘小廁所,大民生’,農村改廁工作看似是小事,實際卻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一件大事。”彭山區鄉村振興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高洪水介紹,為了貫徹落實省、市關于開展“廁所革命”的決策部署,全面提升全區廁所建設管理水平和衛生狀況,改善人居環境,彭山區按照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扎實推進“廁所革命”,有效提升城區、鄉鎮、景區、農村廁所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彭山區把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工作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新農村建設以及扶貧開發、鄉村旅游發展等,推動鄉村廁所提檔升級,計劃3年完成27座鄉村公廁新建改。同時,該區打造了5個農村“廁所革命”試點村,推進農村戶廁無害化改造,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泥灣村正是彭山區農村衛生改廁的試點村之一。近年來,該村主要發展葡萄、柑橘和獼猴桃等種植產業,日子越過越紅火。因此,村民們更加注重環境衛生,越來越多的人主動申請加入廁所改造的行列。
“以前都是旱廁,一個茅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蚊蠅滋生臭烘烘,上廁所是一件很揪心的事情。”今年,該村主動申請廁改的首批人之一代學華說,她在村里住了近40年,現在和老伴、孫子一起居住。說起旱廁改造的事,代學華感慨萬千,“以前,大家對這個事不理解,認為沒有費時費力不愿意加入改造,現在好了,我們這批試點出來,村里人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都主動想要加入改造。”
多措并舉 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整個廁所改造,我家只出了一部分錢,蹲便器和抽水箱都是村里出資購買的,其余的錢都是村里和區里補助的。”看著煥然一新的廁所,代學華高興地說,“我們只需要花很少的錢,就能讓廁所變得干凈衛生。家里還通了天然氣,夏天也隨時可以洗澡。現在我們住在農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樣過上舒適的生活,很幸福。”
“截至今年6月底,泥灣村已經完成了首批12戶家庭廁所改造。接下來,將逐步開展全村的廁所改造工作。”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壯說,“通過這次廁所改造,不僅讓村民家中干凈整潔了,還從整體上提升了農村的環境衛生。”
在推進廁所改造的同時,泥灣村還開展了“垃圾革命”,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的垃圾處理方式,通過召開村組戶動員會、發放宣傳資料培養村民垃圾分類習慣,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如今,泥灣村的面貌有了大變化,全村垃圾池都進行了升級改造,大伙兒也變得講衛生、講文明了,村里幾乎沒有亂倒垃圾的現象,村民文明素養顯著提高了。”劉壯深有感觸地說。
行走在泥灣村,綠樹成蔭,瓜果飄香,處處生機盎然。該村共有860余戶2620余人。前幾年,通過土地流轉,該村一千多畝土地都流轉出去種上了瓜果。現在,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村民生活富裕起來,老人們幾乎都購買了社保,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樓,開上了小車。
日子變好了,環境也在跟著改善。近年來,泥灣村還積極推進村莊周邊環境整治,不斷完善村內基礎設施,相繼完成村水泥路面硬化、種草植樹綠化,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新建了休閑廣場等。如今,泥灣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住房整齊、道路平坦、環境優美,成為彭山區美麗鄉村的代表。
泥灣村的人居環境改善,正是彭山區實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為加快補齊全區農村人居環境短板,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彭山區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印發《2019年彭山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施方案》《彭山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六大行動方案》等,致力于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同時,該區結合鄉村振興先進鄉鎮、示范村創建,打造人居環境整治整村推進示范村,集中優勢資源進行重點打造,為全區人居環境整治提供經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