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8-15 10:18:01
責任編輯:雷堯
孩子們在書店里看書。
參加公益親子瑜伽課。
學習武術。
孩子們在東坡里水街寫生。
參加非遺竹編課堂。
眉山網記者 羅端 文/圖
當前,暑假已過了大半,不少東坡區的少年兒童學畫畫、游泳、逛書店、泡圖書館,或是參加各種藝術班、文化活動,在歡聲笑語中運動健身、學習知識、增長見聞,度過一個活力四射、藝術充盈、有“文化味兒”的暑假。
在東坡城區的書店里,不少學生忙著閱讀“充電”;在東坡城區的廣場上,孩子們戴著頭盔全神貫注地踩著輪滑在三角柱間滑動;東坡區各公共文化機構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特色暑期活動:“東坡團伴”、百坡文化講堂、周二課堂、“非遺”講堂等活動開啟“書香暑期模式”,讓青少年在參與、體驗中得到文化滋養……
讓書香充盈心靈
讀書是一種愜意的享受,暑假期間,各書店成為少年兒童的樂園。8月9日,走進東坡城區某書店,只見許多學生在書架旁席地而坐,聚精會神地讀著手中的書籍,書店里還有不少帶著孩子一起看書的家長。“到書店看書氛圍很好,挑選一本感興趣的書籍便可以度過一下午,充實又快樂。”家長梁瑋男說。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8月9日下午2時,初一學生梁宇揚在東坡區圖書館的朗讀亭內,投入地朗誦著詩歌《熱愛生命》。梁宇揚說,她很喜歡閱讀,暑假里常和同學相約來東坡區圖書館看書,讀完書再去該館底樓的朗讀亭誦讀幾首喜愛的詩歌。
這個暑假,東坡區圖書館涌入了大批小讀者前往館內看書,到朗讀亭內朗讀。據了解,為推進全民閱讀,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今年初,東坡區圖書館對少兒借閱室進行升級打造,面積達300平方米,藏書1.2萬冊,并專為兒童設計了閱讀臺、閱讀椅以及自助借還機,于7月初對外開放。
新的少兒借閱室正式對外開放,同時拉開了東坡區2019暑期少兒活動的序幕。據悉,7月6日至8月30日,東坡區2019暑期少兒活動將依托該區圖書館、文化館以及各鄉鎮(街道)文化站、圖書館分館,開展百坡文化課堂、暑期閱讀、周二課堂、周五看電影、每天快閃半小時、小小志愿者、“東坡·團伴”托管項目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此外,東坡區還整合優秀師資,實施城鄉聯動,提供師資目錄讓大家按需點單,通過閱讀講座、創客實驗、父母課堂、親子手工、非遺體驗、科學實驗、少兒影視展播等多種形式,開展近百場寓教于樂的活動,給孩子們帶來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健身運動強體魄
8月,氣溫高居不下,但在東坡城區各運動場所,孩子們的運動熱情高漲:在籃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在乒乓球桌上酣暢淋漓,在游泳館內恣意暢游,在廣場上盡情享受輪滑……
今年暑假,輪滑項目成了孩子們的“新寵”。在東坡城區部分廣場上,能看到一群孩子頭戴頭盔,手腕和膝蓋上戴著護膝,全神貫注地踩著輪滑鞋在三角柱間滑動,架勢十足。
除了輪滑,游泳也是孩子們暑期里的熱門運動。“兒子從一年級開始游泳訓練,到如今已經是第三個年頭。”市民鄧麗娟說,暑假期間,她每天都會帶孩子到小區的泳池游泳2個小時,“體育鍛煉帶來樂趣,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們帶來的好的改變,會使他們受益終身。”
走上東坡城區的街道,偶爾能瞧見三五個身穿白色道服的孩子在街上穿梭。跆拳道之所以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青睞,不僅因為它能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度,還可作為簡單的防身技能。“讓孩子學到一門特長,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保護自己。”一位送孩子來學跆拳道的學生家長表示。
藝術熏陶伴成長
"我會按照老師傳授的方法,堅持不懈地臨帖,努力讓漢字書寫藝術發揚光大。剛參加完少兒公益培訓書法班的11歲學員王宸說。
近日,由東坡區文化館、區美術館舉辦的“百坡文化課堂”——童心飛揚少兒暑期公益培訓書法班舉行,教授篆、隸、楷三種正書的點畫和章法,通過20個課時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實踐,讓10余名小學員掌握了線條入、行、收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了線條連接和漢字排列的基本規律。
除了研習書法,美術也同樣受到青睞。近日,在東坡城區東坡里水街,一群小學生帶著畫架、寫生本,坐在小板凳上認真地畫畫,不一會兒,一幅幅實景水粉畫躍然紙上。二年級小學生黃名昊開心地說,這是他學畫畫的第二年,有時老師還會組織去做陶藝、烘焙、手工課等,用藝術陶冶情操,從小鍛煉審美。“繪畫是人們認識和感受世界的一種方式,能培養孩子對現實世界的認知能力。”市民田大衛說,暑假期間,他給7歲的女兒報了美術班,希望引導孩子用藝術認識世界。
享傳統民俗魅力
“竹編是一門集竹的本質、竹的氣節于一體的編織藝術。”近日,共青團東坡區委、東坡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之家邀請竹編藝術高級指導教師、國家級非遺青神竹編傳承人張德明,為東坡區少年兒童帶來了兩堂竹編藝術公益課,弘揚非遺文化。
“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工藝品。”公益課一開始,張德明首先講起了竹編的歷史,并帶來了許多竹編藝術作品給大家欣賞。據張德明介紹,竹子易采購、易切割、易彎曲、易加工,因此作為重要的日常材料備受青睞,其中空、有節的材質本身也讓手藝人能夠加以有效利用。好的竹編制品不是簡單的部分累積,而需要深厚的技藝作為支撐。
在張德明的指導下,孩子們開始編織卡通小魚、小船,陪同的家長也很認真地跟著學習。“暑假有了濃濃的文化味兒,很有意義!”帶孩子來聽講座的家長任雨緋表示,非遺講座讓孩子們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傳統民俗的魅力,并感受到了匠人嚴謹認真、堅持不懈的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