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3-25 10:01:27
責任編輯:雷堯
袁進雙正在冷凍庫里忙碌。
眉山網記者 王琴 文/圖
“大家要仔細一點,動作要快,包裝質量更要注意。”3月20日,東坡區土地鄉慶豐村1組村民袁進雙在自己的冷凍庫內,對正在包裝春見的40多名工人叮囑道。
從外出務工到回鄉創業,從一名普通的生產工人,到建立大型冷凍庫,發展種養業帶動200余人就近務工增收的創業者,今年46歲的袁進雙,用雙手改寫著自己的人生。
“每天忙碌而充實,實現自己的夢想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袁進雙說。
依靠勤奮努力
打工仔變身企業合伙人
袁進雙17歲初中畢業后就在家務農。期間,他學做過鹵鴨子,經營過糧食生意,但因為經濟效益不好,都沒有做長久。23歲那年,他決定外出務工,去大城市開開眼界。
他去了北京,在一家魚藥生產企業打工。剛開始時,他和愛人一年收入不到3萬元。后來,因為不斷努力,他得到企業負責人的賞識。當企業搬遷至天津時,他成為企業合伙人,開啟創業之旅。
2007年,考慮到父母年邁,妻子懷孕生產,袁進雙決定回鄉,將合伙企業的產品引進四川。
“當時想到四川市場大,對未來充滿信心。”袁進雙回憶道。然而,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前4個月,他每天早出晚歸,東奔西走,卻沒有一單銷量。連續碰壁,讓他一度想放棄。
直到有一天,他在仁壽一家養魚場接到了第一個訂單。那一晚,他興奮得睡不著覺,拉著客戶聊了一個通宵。隨后,他信心倍增,更加勤奮地跑市場。慢慢地,企業的產品有了口碑,打開了市場,他也從單打獨斗變成一個團隊的負責人。現在,企業產品在綿陽、德陽、瀘州、樂山等地有了非常好的市場,去年四川片區銷售額更是突破千萬元。
發展種養業
帶動村民就近務工
除銷售企業產品外,2013年,袁進雙還在土地鄉的永光村和慶豐村流轉土地300余畝,在種植春見、愛媛、不知火等晚熟柑桔品種的同時建立了養雞場、養豬場。
在跑市場的過程中,經多方考察,袁進雙發現,本地沒有一家大型冷凍庫,5萬多畝地的柑桔無處可放。為了不讓果子爛掉,果農往往低價賣果。為錯峰上市,增加果農收入,一個想法在他頭腦里產生:在土地鄉建一個大型冷凍庫。
2018年5月,袁進雙開始建設冷凍庫,同年7月,占地60余畝的冷凍庫投用。20個冷凍庫,總投資超過3000萬元,能存放150萬公斤水果。
冷凍庫的建立,不僅讓當地果農受益,周邊區縣的果農也紛紛運來鮮果存放。“多虧了這個冷凍庫,今年我的春見賣了個好價錢。”慶豐村1組果農王永福高興地說。去年年底,他將3.5萬多公斤的春見存放到冷凍庫,當時春見售價一公斤6元。存放2個多月后,春見價格漲到一公斤12元。除去冷凍庫的費用后,他的賣果收入,多了約20萬元。
如今,常年在冷凍庫務工的村民就有50余人,旺季時,務工人數達到150多人,工人日工資能達到160元。
“離家近,照顧家里的同時還能有一份可觀的收入,我非常滿足。”永光村6組村民李德平說。他是務工人員的帶班員,在冷凍庫上班的年收入超過10萬元。
在種養業方面,袁進雙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去年柑桔總產量達到20萬斤,預計產值上百萬元。”袁進雙說,養雞場每年出欄12萬只雞,養豬場每年出欄生豬2000余頭。
去年7月,袁進雙注冊成立了農業有限公司,走上規模化發展之路。下一步,他想進一步擴大規模,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種養業,帶動鄉親就近就業增收,袁進雙正逐漸實現自己夢想和人生價值。
分享到